第1428章 半機械化繅絲廠(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4492 字 9個月前

廠門口有家丁在站崗,他們都是趙通手下,認識趙引弓和李幺兒,便放他們進去了。

廠子雖然房屋設備都已建造安裝完畢,處於時刻可以開工的狀態,但是現在裡麵空蕩蕩的,除了幾個在廠內倉庫裡值班的奴仆看到他們到來趕緊出來請安之外,各個車間都是空無一人。

李幺兒和趙引弓都是第一次站在一家真正的繅絲廠的車間裡,那些臨高製造的設備整整齊齊的排列的基座上,各種支架。管道、閥門錯綜複雜的排列在一起。趙引弓原本覺得這套設備一定是非常簡陋的。然而真正站在這簡陋的設備麵前,他才發覺自己的見識實在太淺薄裡。

如果他手中沒有一本資料,根本就說不清這些被視為“落後”、“簡單”設備的原理和運作模式。

單獨的人,在大工業這無數人智慧彙聚而成的結晶麵前,實在是太渺小了。

由無數管道和支架連接在一起的工位一個接一個的排列著,猶如一條沉睡中的龍,一旦被喚醒,它所噴發出來的火和煙,將會彙聚成可怕的生產力,將這舊世界的生產方式燒得灰飛煙滅。讓無數人隨之玉石俱焚。

趙引弓不由得心潮澎湃,說道:“這就是大工業啊!”

李幺兒沒他那麼深刻的感受,眼前的工廠和設備也觸動了她。然而一想到這家絲廠和即將坐滿工位的女工們都在她的管理之下,李幺兒有點驚慌起來――這太恐怖了!她能駕馭的了嗎?

然而她不敢說出這話來,眼下杭州站就他們二個元老,彼此需要扶持,尤其是要互相打氣。喪氣話還是少說為好。

“咱們這絲廠看上去還是蠻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趙引弓似乎是為了排解她的不安,有點搞笑的說道。

慈惠堂繅絲廠使用的設備,是機械口按照19世紀陳啟沅辦得繼昌隆絲廠的設備“機氣大偈”改進仿製而成的,技術水平很低,即使按照19世紀的標準也隻能算是半機械化生產。但是勝在操作維護都很簡單,非常符合當時的社會情況。

元老院要在17世紀的大明建立的繅絲廠,最現成的樣本自然就是19世紀的繼昌隆了。因而不但設備是仿製的,連廠房布局,管理模式也有參考。

繼昌隆的機氣大偈的最大的進步是用以蒸汽煮繭代替了手工繅絲世代相傳的炭火煮繭,這是生產技術的一大進步。

繭本身是由蠶吐出的絲被絲膠粘在一起形成的,要把絲繅出來相當於把郵票脫開,必須用水來溶解絲膠。傳統的炭火煮繭,溫度不能恒定,影響出絲量和質地。“繼昌隆”工廠采用的統一循環供水保證了繅絲用水的溫度穩定和水質的潔淨新鮮,因此絲粗細均勻,絲色潔淨有光澤,這是由繅絲工藝的改進所決定的。

這套設備中儘管有鍋爐,但是在繅絲中並不使用機械力,而是采用足踏轉動設備。因而還算不上機械化繅絲廠。單從繅絲的角度來看,儘管足踏式設備的設備轉速要比土絲機的手搖方式來得穩定勻速,但是畢竟不能和原動機的效果相提並論,出絲的勻稱度也差一個檔次。李幺兒知道這種絲隻能叫做“改良絲”,在19世紀還算質地優良,20世紀初之後就變得落後了,甚至無法出口。蘇州蠶桑專科學校在開弦村搞得蠶絲改良也用得是類似的人力“改良機”,但是出品的生絲都不能達到出口的標準。但是比起手工土絲已是身幼而滑,質勻而白了。

不過在本時空,這點瑕疵根本不算瑕疵。要知道鄭芝龍出口到日本的生絲裡還有所謂的“黃生絲”――其實就是隔年的發黃的陳絲。一般來說是不值錢的,居然也能用來出口。可見當時國際市場對生絲需求之迫切了。慈惠堂繅絲廠使用機氣大偈繅出來得絲勢必比最好的湖絲都要好

絲廠一共設有足踩式的繅絲工作位300個,焙繭室一間,連同焙房焙舍藏繭室等等輔助用房,每工作位裝有圓形釜,釜下通蒸汽管,使釜裡的水經常保持需要的熱度以便煮繭衝繭。另裝有冷熱水喉,開水用來衝繭之用。冷水用來調節溫度和進行必需的洗滌,使之能迅速出絲。利於迅速引取絲口上紐。

機器大偈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十分顯著的。按照陳啟沅辦繼昌隆的經驗:每個女工可抵十餘人工作。手工繅絲每個工人可管絲口十條,而機器繅絲可管絲口六十條,技術好的,還可管上百口,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六到十倍。趙引弓雖然沒有辦廠經驗,但是知道機械口製造的設備對繼昌隆的原型有很大的改進的,效率提高應該不至這些。外加工業口一乾人正在根據“泰勒製”設計絲廠的勞動管理製度,工人的工作效率會有更大的提高。,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