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臨高角(1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5551 字 9個月前

如果說本時空的臨高縣是以什麼樣的方式最為廣為人知,那就是“臨高角”這個地方了。

1950年4月16日傍晚,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第四十軍的一一八師和一一九師的一萬八千七百多名人,在兵團副司令員兼四十軍軍長韓先楚、副軍長解方的率領下,分乘318艘機帆船和32艘機動船,從雷州半島的徐聞縣燈樓角啟航,渡過瓊州海峽,以臨高角燈塔為目標進發。次日淩晨三點多鐘在臨高角港灣登陸,揭開了海南島戰役的序幕。

另一個時空的臨高角,還沒有發生過這宏偉壯觀的一幕,但這裡一直以來都是海南島的關津要地。於鄂水在出發前的情報通報會上特意指出,從元代開始臨高角就設有烽火台。明代在這裡設置有博鋪巡檢司,“提督盤詰之事”。正德年間這裡有弓手三十人,巡船三隻。到了萬曆末年,此地還有弓手十二人,估計最多有艘小船。不過此地向來是臨高漁民的避風港,可能會遇到當地的漁船。

北煒在船頭仔細的搜索著前麵的地形。D日到來之前的3個月,軍事組的部分人員曾在21世紀的時空進行過一次海南的參謀旅行。對計劃中登陸地點:臨高角-博鋪港以及作為候補的馬嫋灣、紅牌灣、後水灣等地的地形做了重點勘察。

北煒作為登陸偵察隊的領隊不僅當時詳細的察看了地形,事後還多次根據資料重溫了當地的地形地貌,以做到心中萬無一失。

東方際白,岸邊的一切在望遠鏡中都顯得非常清晰。汽艇此時已經進入了一個開闊的海灣,根據海圖,這裡應該是臨高角西南的龍豪灣,因為風浪較小,魚群經常會洄遊到這裡棲息,是臨高的重要漁場之一。

北煒用望遠鏡搜索著,很快就看到了熟悉的從西北延伸向東南,長約一公裡的三角形海岬――沒錯,這裡就是臨高角。

臨高角在這裡形成了一條天然的防波堤,長達1.5公裡,寬500米。堤岸的中間都是海水衝上了的沙子,晶瑩潔白,形成一條沙堤路。21世紀的海岬上有石砌的碉堡、了望塔和清朝海關在光緒十九年(1893年)建造的燈塔。本時空的堤岸上雖然空無一物,但是整個地貌差彆很小。

“減速,注意觀察水下。”北煒提醒到。臨高角除了這部分露在水麵上的堤岸外,在水下還有相當長的一部分淹沒部分,雖然汽艇吃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萬一被礁石擦底也損失不小。

海水清澈透明,水下礁石間細白的沙子幾乎清晰可辨。小艇越過臨高角進入了昌拱灣,即使不用望遠鏡,艇上的人們也能看到伸向東南角的博鋪角了。整個昌拱灣就這樣被兩角環抱,寬約二公裡的海灣灣底平靜如席,沙明水靜,隻有細微的白浪在岸邊翻滾。

“真想在這裡遊泳啊。”有人說。

“以後在這裡蓋個高乾療養院!”

大家都笑了起來,現在說這個感覺有些荒唐,猶如一群窮人說發財了以後將如何如何。

北煒小心的要操艇的人注意不要太深入灣內,萬一要射來一箭可不是鬨著玩的。

“隊長,這是什麼山?”李軍指了一下遠處博鋪角上綠樹叢中冒出的一個圓橢型的龐然大物。

“不是山,是烽火台。”

“烽火台有這麼大個?!”汽艇上的人都驚訝起來――他們印象中的烽火台都是西域絲綢之路上被風沙剝蝕的殆儘的土台。而這個台即使400年後也還有16米高。此時北煒目測它的高度至少在20米以上,45度的坡度,乍一看很象一座丘陵地帶常見的小山丘。全台周身都是用片石塊砌成的,內部由土夯而成。和21世紀塌毀剝落嚴重,長滿雜樹野草的荒丘完全不是一回事。

“大家注意安全,這裡有明軍駐紮的,拉下麵罩!”

隨著命令,全體人員都把自己的防暴頭盔上的麵罩拉了下來。汽艇迅速的饒過博鋪角,進入東南海域。

“博鋪港!”

此地就是臨高縣境內最大的河流――文瀾江的入海口了。這條全長不到90公裡的大河,在此地形成了一個開闊的港灣,灣口向北。遠處的一處影影綽綽的黑色島嶼影子就是紅石島――博鋪港的東緣。

“減速!進入港內。戒備!”

紅石島對麵的港灣海灘是泥沙質的,長滿了大片鬱鬱蔥蔥的紅樹林,有的地方可以看到非常突兀的被燒毀和砍伐過的痕跡,在紅樹林後麵,是高低起伏的台地,並不高,頂端參差不齊。在這些紅樹林的對麵,港灣的南部卻是一片截然不同的環境,荒草蔓生。似乎還有房屋的廢墟。

岸灘上散亂著枯萎的海草和大量被拔起的樹木,這是台風不久前光臨過的證據――之所以選擇在農曆九月才登陸,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避開每年八月十五前後都會來的台風和風暴潮災害。

港灣內部相當的開闊,靠近海水的地方都是大片的紅樹林,灘塗縱橫,各式各樣的水鳥在天空中起落盤旋。水質不清,明顯看得出泥底。岸邊平坦,稍有起伏。出乎意料,望遠鏡裡沒有任何漁船的身影――這有點不對勁嘛……

“這鬼地方真荒涼!”已經有人感慨起來了。

“這就是執委會說的已經開發成熟的縣?那開發不成熟的地方不都是原始森林了?”

北煒不悅的瞥了一下說話的人――退伍當群眾久了連基本的軍人紀律都忘記得差不多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