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
起先是一個人,接著是許多人,最後是所有的人。高亢嘹亮的歌聲直上雲霄,響徹在新世界。
“鳴笛!”在即將進入港灣的時刻,執委會命令道。
“嗚――”汽笛聲響徹著,這是來自另外一個時空文明的鳴笛,它宣告了新時代的來臨――曆史,即將被改變。
雖然每個人都在躍躍欲試的準備踏上新世界,暫時他們還得繼續在船上忍耐直到碼頭工程結束。專業的工程人員和不專業的基本勞動力――後者按5人一組的編製,分批下到小艇上,運送上岸,
工程人員要先規劃建設一個港區,作為向內陸挺進的出發基地。
因為博鋪港作為一個海港來說地理環境並不優越――雖然海灣內有水深十米的深水航道,紅石島和河口淤積的沙洲也起到了天然防波堤的作用,但這裡的避風條件卻不是全天候的,西北麵幾乎全無遮蔽,一旦刮起西北風港灣內風浪會很大――穿越者無法把它作為主要基地使用,每年因為台風而引起的風暴潮也使得這裡不適合安居樂業。
現代的博鋪港是在海灣的南端,這裡水深條件最好,工程人員也選擇同一地點作為登陸地點和卸貨堆積地。作為常規來說,一個這樣的港口需要建築防波堤,各種形式的碼頭和棧橋,卸貨機械和大麵積的堆貨庫房、場地。這一切對穿越者來說都是天方夜譚。
當然,使用登陸艇也可以進行船-岸駁運,但是速度實在過於緩慢。如果人工修築棧橋,整個工期很長,還必需自製一些專業設備才能有效的工作。所以負責港口規劃設計工作的燕雀誌和幾位工程方麵的技術人員在穿越前就商量好了采用最簡單的辦法――浮動碼頭。
浮碼頭在現代運用最為常見的是小型船艇的上下客靠泊,很少用做卸貨碼頭。不過稍了解一點軍事曆史的人都知道諾曼地登陸中英美就大規模的使用了浮動碼頭,使盟軍在沒有攻占港口的情況下將十萬噸物資和五萬輛各種車輛送上了岸。雖然浮動碼頭在隨後到來的颶風中損失慘重,很快失去了作用。但其效用卻被完全證明了。
穿越者們沒有那麼奢侈的條件――諾曼地的浮動碼頭還有防波堤,也不需要如此龐大的規模。他們隻要能將船上的物資人員儘快轉運到岸上就可以了。所以浮碼頭采用的是封閉的200L鐵桶聯排,再用角鋼連接焊成小型的單元,各單元連接的部分還懸掛了緩衝用廢輪胎,頂部再焊接上波紋鋼板,根據工程組的測算,每個單元的浮力可承載40噸。一般的車輛、機械和物資都能通行了。
這種鐵桶浮碼頭單元的問題是連接困難。如果是製式舟橋,有專門的連接螺栓、可以非常準確的連接起來,這些鐵桶碼頭雖然用角鋼焊接了外框,也事先焊接了連接用的外露鋼耳,但是這裡的誤差水平誰也不敢擔保。
由漁船拖帶的浮動碼頭一個接一個的拖進了海灣,穿越者們沒有舟橋兵的大馬力機動舟,豐城輪上的小型機動艇馬力有限,靠著幾艘小艇連拖帶拽,好不容易將一個個單元大致就位――豐城輪錨泊的泊位離開岸邊最近處差不多整整150米,單元數量倒是足夠,就是組合起來比想像當中還要費勁許多,波浪起伏使得連接得的螺栓很難到位,工程人員也沒有這方麵的經驗,忙亂中不時有人因為過於專注乾活掉下水去,幸虧都有救生衣和哨子,登陸指揮部又組織了一批擅長海泳的人乘坐劃艇在海灣內來回巡視救助,工程部總算沒成為第一個出烈士的部門。
在製造浮碼頭時候參照浮橋安裝的抓錨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每個單元上的四個小抓錨成功的減緩了浮橋的顛簸。上午即將結束的時候,一座長150米,寬8米的浮動棧橋已經成型,雖然這些單元在海浪的起伏中還是會不時露出可以夾斷人腳踝的裂縫,並隨之發出可怕的拉扯聲。
執委會的成員在豐城輪上看著穿越者的第一個工程完工,心裡按奈不住的激動,馬千矚大聲說:“我建議這個棧橋命名為‘一號工程’,在橋邊要樹碑立傳,永垂穿越國的史冊!”
“立碑可以。”文德嗣說,“不過這個東西在明年台風前之前就得用永久性設施替換掉,台風一來,把它刮走了我們損失就大了――這麼多的鐵桶和鋼材!”
馬千矚正想說話,忽然駕駛室裡鑽進來一個洋妞,拿著個照相機喀嚓喀嚓的一陣猛拍,大夥都是一愣,這才是想起這是丁丁的大洋馬女朋友潘潘,接著丁丁也進來了,手裡拿著個采訪機,直接就要馬千矚談談登陸的感想――這位不甘寂寞的傳媒記者已經拉攏了幾個懂印刷的,準備出穿越者的第一張報紙,他連股份都分配好了,還給自己未來的報紙取了一個毫無創造力的名字《臨高時報》。
“沒什麼感想。”馬千矚一臉不合作的態度。其實他今天心潮澎湃的很,就是不喜歡采訪這類玩意,他更願意安安靜靜的寫回憶錄的時候再提自己的感想,而不是被人用某個東西戳著問。
“文總呢?談談你的看法。”丁丁馬上轉換對象,潘潘過來又是對著文德嗣一陣猛拍。
“曆史性的一天。”文德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