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紳們還是不放心,便叫人送了一封書子去瓊山的湯參將,試探下能否請動來剿匪。
劉進士寄予厚望的襲擾戰術卻得不到各村寨鄉勇團總的支持。鄉勇們並不願意打仗,大家聽說黃家寨的鄉勇在眾寡懸殊又是伏擊戰的情況下都吃了敗仗,士氣更是低落。
吳大令又是恐嚇,又是許願,各家的鄉勇還是不願去,他們也存著個想頭:這群人上岸來也沒見他們搶劫殺人燒房子的,就算要修路攻城也是打縣城,與他們何乾?自己去打了,反而把海賊們激怒招來報複怎麼辦?鄉勇們家都在農村,不比老爺們可以躲在城裡。被逼不過勉強去了,遠遠的轉個圈便回來。至於各村寨的團總,隻要不是家宅產業不在縣城附近的,對此都不太熱心。鄉勇不是同鄉同宗,就是自己家的佃戶長工,萬一打仗送了命地讓誰種?臨高缺得就是勞力,所以也並不認真督責鄉勇們去廝殺。
鄉勇們頻繁在工地沿線出現的情況引起了派出去的偵察員的注意。軍事組人員因為海灘營地已經成型,毋需太多的警衛,除了在臨高縣城下保留一個三人觀察哨之外,便將其他成員都投入到築路工地的警衛中去了。
沿著路段,築路路段上每隔3公裡修築一個瞭望塔樓,每個塔樓都由配備高倍望遠鏡和步話機的瞭望哨警戒。塔樓下麵則是警衛組建造的簡易工事,一人高的土牆,外麵再圍上鐵絲網,工事裡有四驅農用車和摩托車,還有一部矽2瓦電台。平時用摩托車在工地沿線各點之間來回巡邏。一旦發現某處發現敵人襲擊,就以農用車作為快速投送工具運送戰士增援。
僅僅有戰士是不夠的,還得發動群眾。施工隊配發了一批sKs步槍和彈藥。保證在每個工作點除了1名軍事組警衛之外有4-5名武裝工人。一旦發生突發性的襲擊事件,作業點上可以自我保護。
“一旦你們被襲擊,不要亂動亂跑,報告之後就地開火,明白嗎?”何鳴叮囑工地上各個點的負責人,“機動隊五分鐘內必到。彆的點被襲擊你們隻需要及時報告就可以。”
這樣一來小股來偵察的鄉勇在白天甚至都無法靠近工地,一發現有任何可疑人物靠近,馬上通報到工地指揮部,指揮部就會調度巡邏的越野摩托車過去查看。警衛們甚至不用開槍,摩托車開動起來的轟鳴就足以讓對方落荒而逃了。開摩托車的隊員一時興起甚至能追出很遠,直到對方跑得脫力倒下,再把人抓回來――要不是北煒擔心這樣會被敵人誘伏,嚴禁他們追擊,還能多抓幾個。一審問卻是嘰裡呱啦的語言不通,問不出什麼。用電台把熊卜佑叫來了當翻譯官,幸好臨高話的幾百年來變化不大,折騰一番之後總算明白了他們是奉命來偵察的,除此之外就是老一套的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八歲幼子之類的哀求饒命的話。
從俘虜口中穿越者大體知道以為他們修路的舉動縣城裡已經慌作一團,日夜預備著他們攻城。修路能讓人害怕這讓執委會有點意外,原先預計城裡多少會有些驅逐他們的準備,顯然臨高的大明官紳們更怕他們。這個第一手資料給了執委會很大的信心。
俘虜因為人數太少,本來打算乾脆放走,但是執委會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可以作為將來大規模接受使用當地勞動力的一個演習。就被全部留下了。
隨著鬨鐘的“玲玲”聲,把鄔德從睡夢中叫醒了,一看鐘,早上9點。
昨天值夜到淩晨4點才睡覺,現在幾乎連眼睛也睜不開,不過來到古代不是來渡假,是來“討生活”的,再睡下去,恐怕到時候連飯也沒得吃了。
鄔德作為漁船支隊的指揮,本來是可以睡在條件更好的漁船上的,但是軍事組眼下人手吃緊,海軍係統的人也得上陣,隻好上岸來了。
在部隊多年,從小又是漁家出身,轉業後雖然在城市工作,但是豐富的經曆給了他許多生活經驗。執委會統一搭建的帳篷他嫌太小,人又住得太擁擠。便和醫療組商量,在他們附近的樹林裡找了塊空地清理乾淨,去伐木場找了10來根3米不到的長木棍,一頭拿繩子紮牢,另一頭撐開插進泥裡,用油布把四周圍上,留出一個口子出入,再在油布外麵蓋上蘆葦,一個印地安型帳篷的雛形已經出現在眾人麵前了,然後在四周挖出排水溝,在帳篷裡鋪上沙子和草木灰,一個象樣的窩就出現了。這裡沿河靠海,環境不錯,也能順便看著他的四條漁船。
為了省油,漁船隊的四艘船保留二艘處於隨時出動的狀態,另二艘船暫時封存。一艘用來捕魚,龍豪灣這邊的魚蝦資源很豐富,還能撈到海帶之類可吃的海草類。吳南海最近一直在漁船上跑來跑去,看到撈上來的東西就拍照,拿個小本記錄。
另一艘則作為備用,船上時刻都有一組人留守,準備隨時應對來自海上的襲擊。
這條起身拿鋁鍋端了一鍋草木灰去河邊,搓把臉,折根嫩柳咬爛了當牙刷順便把牙齒也搓一搓,昨天值夜班又修瞭望塔,晚上沒用睡袋,身上已經開始酸了,鼻子塞住了,頭也有些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