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400料廣船(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4874 字 9個月前

船板全部是杉木,底板的厚度超過20厘米,船舷板15厘米,板列寬度8~20厘米,船中部最寬,首尾逐漸變窄。船板的橫向連接采用平接式,縱向連接使用平麵同口連接,板縫裡用撚料填塞。這是用麻絲、桐油和蠣殼灰混合成的,桐油的成分是桐油酸甘油酯,易起氧化、聚合反應,形成的漆膜堅韌耐水,蠣殼灰的碳酸鈣含量在90%以上,高溫燒成的石灰最適合調和桐油,石灰本身有很強的粘結性,石灰和桐油混合,能促進桐油的聚合乾結,形成桐油酸鈣,防水性極好。在這些船板之間還使用了鐵釘進行釘聯,有釘眼的地方用油灰撚料封蓋。

第三、第七艙壁前設有首桅和主桅座。桅座是一塊固定在艙壁和船殼上的大樟木,上麵有兩個方孔,方孔內插入桅夾柱,再通過桅夾柱就可以固定桅杆了。中國式帆船的一個特點是桅杆可以眠倒和拆卸的,桅杆座上設置了轉軸並在艙壁上留下了擱置桅杆的方孔。

壓艙物是海灘上隨處可見的卵石,張機器說主要放在第三、第四艙下。兩舷有龍筋木,用來鋪設底艙甲板,貨物和人員起居就是在這層甲板上。

船舵是用硬木製成的,雖然是一次性船隻,關鍵部位還是不含糊的。船舵是一種原始的可升降的平衡舵,舵板上還開了不少孔,據張機器說這樣能讓舵操作起來省力一些,也是廣船上所獨有的設計。

最讓文德嗣感興趣的還是工棚裡堆積的許多造船原料。特彆是鐵件。中國船從戰國起就開始使用鐵釘連接船板,到唐宋時已經完全成熟,現在親眼看到這些東西豈不是讓他興奮不已。這裡光鐵釘的種類就有六七種:鏟釘、方釘、棗核釘、爬頭釘、扁頭釘,形式各異,有不同的用處。還有一種奇特的尺形鐵構件,長大概50厘米,寬5厘米,厚0.6厘米,一段摺成直角形,尺上還有四個小孔。張機器介紹說這是釘連接船板用的鋦釘,作用是將外板連在艙壁上。做法是先在艙壁上預開鋦槽,在外板上開孔縫,把鋦釘由外向內打進並就位在艙壁的鋦槽內。再用釘將鋦釘固定在艙壁上。

文德嗣在船上轉悠了一圈,看著這艘真正的明船,心裡琢磨著,能不能把這艘船變成一艘風帆巡洋艦。但是仔細一想覺得這船還是太小,400料船的載重噸不過30~40噸,做戰船最多也就6~8門大炮,其運輸量對工業化所需要的海量原料來說也是太可憐。做探險船速度又太慢,看來還是要搞他最熟悉也最喜歡的雙桅縱帆船。

“老張,”文德嗣說,“你覺得紅毛的船怎麼樣?”

“船隻高大,有大炮,不畏風浪海盜。”

“還有呢?”

“帆纜精妙,”張機器老老實實的說,“速度快,我曾在紅毛船上看了許久,大約是因為桅杆高,帆布多,吃風大。但是真正的奧妙還是看不出來。”

“嗯,這些我都知道。”

張機器看了看文德嗣,眼神中冒出了亮光。但是他知道手藝是吃飯的本錢,這位老爺豈肯輕易告訴他,不由又黯淡下來。

文德嗣笑了笑:“我告訴你,我們所來的澳洲,專有學校教授造船。你我知道的這些船術,加起來也不過是些皮毛而已。你要是有興趣以後自然有人教你。”

張機器忙跪下去磕了幾個頭:“若蒙老爺傳授秘術,張機器感激不儘,一生一世為老爺們驅使。”

“嗯,你且起來。”文德嗣找了塊大石頭坐下,把手中的本子打開,裡麵是一張帆船的線圖

“這船你能造麼?”

張機器端詳半天,這圖和他在船書上看到的圖完全不一樣:比例嚴整,而且線條清晰,準確,並非簡單的畫個輪廓,特殊的三視圖更讓人有直觀的感受。他暗暗咂舌――光學會這個製圖之術一輩子就吃喝不愁了,這群人果然不是等閒之輩。

他問了幾個比例方麵的問題,約莫估算了一下,船大概在一千料上下。這麼大的船張機器沒造過。

“小的沒造過這麼大的。”張機器小心的說,“小的願意試試看。”

文德嗣選中的船是雙桅縱帆船,這種快速縱帆船操作靈活,速度快,不考慮武裝的情況下,不到10人就能運作,除了載貨以外,還可以載正式乘客30人。非常適合遠洋冒險和海商巡邏作戰。著名的美洲號就是一艘雙桅縱帆船,它在1851年的帆船賽中奪冠,全部水手連船長隻有9人。後來在南北戰爭期間曾經作為南軍的走私船。排水量170噸,全長30米,寬7米。吃水3米。配備兩門24磅短炮(舷炮)和一門12磅長炮(中央回轉炮位),如果配備更輕的6磅炮,可安裝6~8門。

注:關於廣船,400料的資料都來自中國造船史,關於料的概念目前有多種說法,這裡取中國造船史中的一料等於60kg載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