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貿易的討論一(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4853 字 9個月前

鐘博士聽到這裡眉飛色舞:“這下我可把要惠更斯給坑了!算了,順便把他招募來當我的助手吧。”他忽然眉頭一皺,“要命,今年他才生出來。要給我當助手起碼也得再過20年啊。”

“惠更斯是誰?”

“現代鐘表的發明人。”鐘利時說,“嚴格的說是鐘擺原理的發明人。不過這些發明權我決定歸功於本人了。”

馬千矚說:“鐘表對我們來說很有用,但是作為貿易品隻能算是奢侈品,我看不出大明的老百姓有精確計時的需求。”

“歐洲人應該有比較大的需求,他們航海發達,精確計時對航海家的海中定位非常重要。”

“這麼一來,等於是徹底的摧毀了未來的歐洲鐘表業。”陸榮沉浸在他的“貿易製敵”理論中。

馬千矚點點頭,適宜他繼續。

“然後是造船、各種印刷品,都有很大的競爭力。”

李海平說:“嗯,其實我覺得到了一定的時間――比如第一個五年計劃過半的時侯,象方便麵廠啊,罐頭廠啊,米粉廠啊,應該鼓勵當地紳商來投資了吧。我們提供廉價技術與機器,他們投資辦廠經營銷售。我們擁有這些東西做什麼?民用工業,隻要不是核心的東西就交給私人去搞,他們更懂得怎樣經營賺錢,我們隻要教給他們現代工業生產組織與企業管理就可以。”

王洛賓說:“這個太遙遠。眼下還是搞計劃經濟合適些――計劃經濟有利於統一調度人力物力。再說我們正在培養新一代的產業工人,這不是一年二年就能出效果的。你把企業私有化了,資本家的特性是牟利,他才沒興趣來培養什麼產業工人。而且臨高也不見得有這樣能力的紳商。”

於鄂水卻連連搖頭:“諸位,雖然我們貿易立國的基調不算有問題,但是你們考慮過一個問題沒有?”

眾人的目光一起掃了過來。

帝都曆史學宅男不慌不忙道:“諸位,在你們繼續討論之前,我先得給大家讀幾段文字――最近看了幾本清末外國人在中國見聞的書,感覺封建小農經濟的消費習慣與現代商品經濟完全是兩個位麵的事。現摘錄幾段,潑點冷水:”

“所有的中國主婦都知道怎樣最大限度地使用她的布料……一處不能用的,保險用在另一處,一些碎布條也要物儘其用,用來納鞋底……這些物品始終會儘其所用,最後的下腳料也要和其他布料搭配使用,直到用儘為止。

“……三個轎夫抬著他走了5個小時,行程23英裡,然後又走回廣州,去吃為他們提供的早飯。吃早飯之前走了46英裡,其中一半路程是負重的,而這僅僅是為了節省5分錢。”

“……中國的獨輪車大部分推起來嘎嘎作響,這是因為缺少潤滑油的緣故……然而那些神經麻木的人認為嘈雜聲比油更便宜,寧願嘎嘎響也不上幾滴油。

“一位中國媽媽看見自己的孩子滿身塵土,就用一把舊條帚給孩子掃土。一位好奇的外國婦人說道‘你的孩子每天都洗澡嗎?’‘每天都洗?’中國媽媽驚怒地回答,‘他生下來之後還從來沒洗過呢。’對於一般的中國人來說,肥皂零售商即使打出‘比土還賤’的招牌,也不會有什麼效果。

“……一般不可能買到任何現成的工具,但可以買到一些半成品,然後自己加工、修整。因為自己加工,總比買現成的便宜。所有的人都圖便宜,於是就沒有現成貨了。

“這些描寫固然可能有偏頗及誇大其詞之處,但至少可以證明小農經濟社會的消費觀與現代人迥然不同之處。從中可以總結出古代――至少是明清時期――下層勞動人民的普遍消費觀:時間、體力、舒適、便利這些都是“免費”的,隻要能節約哪怕一個銅板,就可以儘情揮霍這些“免費”的元素。從現在一些老人身上,依然可以看到這種消費習慣的殘留……

“我們迄今為止,嚴格的說還沒有真正的涉足大眾消費品的生產。由此我們能夠得出一個課題:在這個時空走經濟路線搞貿易立國的,要如何改造古人的消費習慣?”(,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