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李華梅和海軍眾(1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4657 字 10個月前

與此同時,杭州號上的李華梅對正在操舵的樂琳大為嘲諷,說他的操舵技術隻會把船帶到礁石上去。樂琳那一身筆挺的美國海軍製服被飛起來的浪花打得濕淋淋的,還要被美女無情的調侃,看起來慘不忍睹。接著她又對著爬在桅杆和桁架上一個多小時還沒放下帆隻是抱著桅杆發抖的海軍眾喊叫:“你們幾個土鱉到底要抱到什麼時候?準備討桅杆做老婆嗎?!”

李海平在上麵瑟瑟發抖,在十幾米高的左右搖擺不停的桅杆上爬桁架,真不是一般人能乾的活,雖然是爬了上來,到了頂上根本就不敢再往桁架上爬了,更不用說去卷帆布了。他死死的抓著繩網,隻覺得身子不斷的在起伏晃動,心裡連連叫苦――沒想到這帆船還真不好玩啊,看來自己以後一定要當鐵杆的蒸汽鐵甲艦派。

再看旁邊的老狄比自己還慘――老狄原來在陸軍乾活,不知怎麼的又想當海軍陸戰隊的乾活,仗著曾經在岸防部隊服過二年役,一投奔海軍就成了海兵連的連長。其人好談軍隊建設問題,一天到晚K98、虎式坦克、88mm大炮不離口,屬於海軍眾中少有的哈德派。一直說爬桅杆對他來說小菜一碟,沒想到第一次上船海訓就拉稀了。這會連桁架都沒爬上來,半當間抱著桅杆雙眼緊閉。nnD,李海平心想按說我們現代人是不該恐高的,不管在哪裡都得爬幾層樓的……

“好了,你們都下來吧。看你們那模樣真糟心。”大概李華梅對他們也不抱什麼希望了。

“我今兒有點腿抽筋,使不上力。”老狄一下來就強調客觀因素,“真得,你們看,現在還發麻呢――”

“你們居然能在臨高活到現在還真是上帝保。”李華梅笑著,“就這樣還想自己駕船?爬桅杆都不會。”

真是令人鬱悶無比卻又無可辯駁。李海平無語。不過她倒是對詳細到每個水手的職責分工和不斷進行的各種針對性演習大為讚賞,同時又對海軍眾配備的德林傑手槍極感興趣。他看在眼裡,心中暗喜,隻要有弱點就好辦。

氣喘籲籲,衣服被桅杆擦的烏漆墨黑的蒙德抗議道:“誰說船長就必須會爬桅杆的?難道船長還要自己去燒鍋爐嗎?”說到這裡忽然意識到李華梅不懂什麼叫鍋爐,便又改口道,“我們可是掌握了比爬桅杆更先進的技術的高素質人才!”

李華梅雖然笑而不語,心裡知道這話不假。從自己的小姐那裡已經知道了澳洲人擁有許多新鮮的玩意,自己親身來體會的感覺又完全不同。海灣內那艘巨大的鐵船出現在眼前帶來震撼是無與倫比的,過去在海上能看到的最大船隻也不過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大型卡裡昂式帆船,這些一千噸以上的海上怪獸與眼前的鐵船相比,簡直就是鯨魚與鯊魚的區彆,光那比城牆還高的舷牆就讓她驚歎了。

他們用的的手槍、步槍,她就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誰能擁有不用火繩、不用轉輪也不用燧石就能擊發的火槍――小小的銅片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這個比鐵船更讓她感興趣。更不用說軍官們人人都佩戴著的雙筒望遠鏡了――比整個東印度到澳門所有歐洲人擁有的望遠鏡都要看得遠,看得清楚。

也有不那麼科學的東西,最奇怪的就是一個可以隨時和遠處的人通話的小盒子,一開始她隻以為是個小騙術,當真正聽到盒子裡傳來說話的聲音,並且能夠和她無休止的對談下去之時,李華梅心裡湧起了極大的恐懼感――這樣的東西,不是巫術是什麼?

但是這些人又看不出有半點玩弄巫術的感覺――澳門是個光怪陸離的殖民地商業城市,有形形色色的各種文化和信仰,自然也有人玩弄各式各樣的巫術,所以李華梅得多少都略知一二的。這群人不要說巫術,連宗教信仰都談不上有一點,平時的言談舉止就是夥無神論者。

她在博鋪呆得這幾天幾乎每天都有這類讓她感到吃驚的事情,甚至不經意間就能發現一樣聞所未聞的新事物,大到鐵船,小到他們用的一張紙,甚至一些奇怪生活習慣:比如這些人總是隨身帶著一包粗紙,除了用來上廁所,平時還用這種紙當手帕擦嘴。

總得感覺下來,她覺得澳洲人比較象歐洲人多一些,對待科技的認識,使用的物品,衣著的習慣等等,甚至言談舉止也類似。但是他們的確是中國裔的,後來聽這些海軍們說,他們是宋代移民的後裔之後,更使她對自己的判斷深信不疑。

如果說李華梅從小生活在中西合璧式的家庭裡,所以對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都能泰然處之,那麼澳洲人擁有的就是一種全新的文化,是她從未感受到過的。這讓她原本隻是接受小姐的任務這樣的被動心態變成了一種強烈的好奇心了。

“你們那鐵快船,的確好。”李華梅讚同,“不過好像你們再也造不出來了。”

“那是現在,再過幾年你看吧,我們的巡洋艦會布滿整個中國海域。”李海平豪情萬丈,完全忘記了自己在桅杆上的醜態。

“是嗎?那賣給我一艘好嗎?”

“這個,”李海平有些遲疑,“得我們領導同意,我說了不算。不過,”他鄭重其事的說,“你要是肯當我們的海軍總教練,將來給你一艘都不再話下!”

李華梅咯咯的笑了起來:“逗你玩呢,你們這幾艘鐵快船都是寶貝,當我不知道。我還是賺我的錢去好了。隨便教教你們爬桅杆也是舉手之勞了,將來能賣給我幾支槍就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