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手足並用,花了差不多整整三小時到達了山頂。這裡眺望出去,一眼望不到頭的都是高高低低的山頭,近處都是熱帶稀樹草原植被,遠處森林繁茂。
大家仔細觀察了周圍的土壤和植被情況。還在一些地方試著挖掘了探方。山坡上的土壤都是比較典型的南方紅土,沒有特彆的礦石露頭。這個鐵礦雖說號稱是露天,上麵也還是覆蓋了好幾米的土壤。他們得確定哪些點的鐵礦石是值得開采的――穿越者沒有現代礦業那樣強大的機器,可以大範圍的移除掉礦產表層的覆土。
挖了幾個探方之後,崔雲紅依然不滿意,決定用現代化物探設備來找。亮出他最寶貝的瞬變電磁儀,錨杆檢測儀和超聲波檢測儀又是好一陣擺布,終於圈定了可供開發的幾個地點,又打了探方下去,挖了不到1米,就發現磁鐵礦石了。他敲下一塊,目測了下,果然是不可多得的富鐵礦。
黎本清見領頭的掌櫃拿個幾個古怪的東西一番折騰,就開始挖坑,挖出了一塊石頭來便寶貝似的裝到口袋裡去了。可是這石頭非金非銀,也不是漢人最喜歡的綠石頭,不由得莫明其妙。
崔雲紅又帶隊向山下走了十幾裡路,陸續又發現了多個適合開采的礦點,又發現了一處伴生的硫鐵礦,可惜交通不便,不然倒是農業部門的好肥料。
至於傳說中的孔雀石礦,則一直沒有找到,不過崔雲紅也沒放在心上――比起鐵來,他們對銅的需求很有限,從廣東進口來的日本紅銅差不多也夠用了。
幾個人在山坡嶺地上背著器材一路跋涉,不時還要挖坑架器材繪圖。在熱辣辣的陽光下,每個人都大汗淋漓,芒草的碎片粘到皮膚上,又痛又癢。
好不容易到了中午吃飯休息的時候,喝得是早晨何平兌好的鹽水,至於那大家一致認為難以下口的米餅也被嘁哩喀喳的吃了個精光。體能消耗實在太大了。
“下午還要繼續勘探嗎?”工業口的代表江牧之氣喘籲籲的問道,他的體能比較差,脂肪又實在多了些,折騰了一上午之後已經有些吃不消了。
原本崔雲紅是不想帶他參加考察隊的,但是白國士隨船走了,準備帶領另一支考察隊去田獨考察,隊裡沒有對生物學和動植物比較了解的人了。
“當然,來一次不容易,要儘量多搜集一些資料回去。”
“上帝呀,讓我回到21世紀去吧,這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有人終於忍受不住了,發出了哀號。
“好像吃肯德基。”有人雙眼無神的望著天空,“還有我們學校門口烤羊肉串、烤雞骨、烤玉米……”
“現在這麼想也晚了,你就老老實實給乾活吧。”崔雲紅笑道。
“這麼大一個山頭,開采起來難度不小吧?”江牧之問。
“開采倒是不難,”葉雨茗接口道,“要是徹底無視礦山安全生產的法規條例的話,給我五十個工人就可以了。純手工操作,隻乾白天一班,每人每天出礦石2噸是沒問題的。一天就能出100噸礦石,全年就差不多是四萬噸鐵礦石了。”他過去從事礦山安監工作,對礦山爆破和開采了解不少。
“你這不是搞黑煤窯嗎?”
“不算黑,也就一般水平。再說這種露天礦根本就不需要打坑道的,直接把外覆土去掉就是。”葉雨茗四周看了看山體,“其實這座山體的土石方量也不算太大,有足夠的炸藥的話完全可以把它整體爆破掉――”
幾個人都倒吸一口涼氣,整體爆破?乖乖,直接把一座山掀掉,真是好大的手筆。
崔雲紅卻知道這話並不誇張,露天礦開采中整體爆破掉一個山頭是很常見的事情,技術上也沒多少難度――至於穿越集團有沒有這個能力則是另當彆論。
“一年四萬噸鐵礦石,季無聲不笑歪嘴了。”
“這麼好的富鐵礦,能直接煉鋼呢。”
“這還隻是用五十個采掘工,每人每天十小時的基礎上。”葉雨茗說,“當年日本人在石碌開礦的時候,每個工人每班14小時,定額是8噸。當時的礦山除了有少量的風鎬之外,也談不到有多少機械化采掘。以我們穿越集團的能力,維持二三百人規模的采礦隊,一年開采十五萬噸鐵礦石是沒問題的。”
崔雲紅說:“其實這樣的露天礦開采倒是不費多大事,但是得搞配套。光工人吃喝拉撒就得專門建設小村子,安排不好還不行。采礦運礦都高強度勞動,生活質量太差,死亡率會很高。除非是象日本人那樣搞死亡式開采,直接拿人命往裡頭填,不然幾個月下來礦山就垮了。”
黃爪子豪言壯語:“以後我們就從日本抓男人過來開礦!”
“不管誰來開,工程量都小不了。”崔雲紅說,“石碌的難點在於礦石外運困難。”他打開地圖,“本來昌化江提供了一條便捷的出海通道,可惜石碌嶺並不在昌化江畔,唯一的可行的通道還是和當年日本人選擇的路線一樣,從石碌修鐵路到八所。再從八所出海。”
但是這條路線的修建相當艱難,沿途地形複雜,當年日軍鋪設這條55公裡的鐵路線,動用工人數萬人,曆時5個月才完工,
該線八所港到北黎間,地勢平坦,北黎至寶橋間為丘陵地帶;寶橋以東則為山嶺地區。北黎到寶橋之間的溪穀丘陵地帶全長15公裡,工程尤其艱巨。沿線共修建橋梁17座,其中大橋3座、中橋3座、小橋11座,還有涵渠178座。全部為鋼筋混凝土或者鐵架結構。寶橋石碌之間還修建的一座隧道,全長250米。
八所本是一座小漁村,為了適應萬噸級以上的礦石船進港,擴建為人工港口。整個石碌開發包括礦山、鐵路、港口和發電廠,一共動用勞工14萬人。死傷工人數以萬計。
聽了這段數字,大家都覺得在這裡開礦實在沒什麼可行性,江牧之小聲說:“既然這樣,我們不是白來了?執委會肯定不會開發石碌了。”
“我也覺得,起碼在第一個五年計劃裡不會動這個腦筋。”葉雨茗說,“要我說的話,與其費事修鐵路到八所,再在八所造人造港,還不如乾脆直接修到田獨,兩大礦區連接起來,都從榆林這個天然良港運出。”
“線路長大概180公裡,也不容易。日本人修到43年才完工的。”
在這場關於石碌鐵礦的開發前景的討論會結束之後,緩過勁來的考察隊繼續在山嶺上進行著他們的考察活動,期間崔雲紅又采集到了其他種類的礦石,唯有孔雀石始終不肯露麵――難道自己運氣不好?崔雲紅實在納悶,石碌幾百年來都是以銅礦聞名的,說明孔雀石外露地表應該很常見才是。這樣的搜尋直到天色將晚才結束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