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把自己的落腳點定在徐聞。起威早就接到郭東主的劄子,要好生招待這位“文掌櫃”。因為聽說文掌櫃不喜歡鬨哄哄的城裡,起威的雷州分號就在徐聞縣城外的甘蔗莊裡起了新屋,裡裡外外收拾一新,連家具都是新製的。原本還打算找幾個仆人來伺候,但是廣州這邊早就預備下了,都用騾車送來。鬨得分號主事的十分乍舌――這幾個大掌櫃的做派還真是豪奢。
文同帶人住進了這所甘蔗莊,這是個考究些的農家院落而已。房屋之外,還帶著一個極大的場院,專門用來堆放收獲的甘蔗。土糖寮就在莊牆外:又是一處建築,養了好幾頭牛。
歇息一夜之後,文同視察了這份產業。原本文同以為這樣的莊子應該有管事、工匠之類的人物存在,一問卻什麼人都沒有。這莊子連糖寮就是某農家的私產,種植、榨汁、製糖都是這戶人家一手包辦,買下來之後自然就無人經手了。
文同有些感到棘手,沒有本地人,自己對當地情況就是兩眼一摸黑,再說甘蔗這種產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收割季節需要的大量人力投入。另一個時空倒是容易,都是蔗農自己送貨上門,糖廠隻要過秤收購好了。現在他還有自己的地,甘蔗還沒收割,要找短工組織收割、清理、捆紮。這事情得找一個專業地主或者長工頭來才搞得定,自己不過是個糖廠廠長,怎麼處理?
再看身邊的幾個起威鏢局的人,也都是大眼瞪小眼,顯然個個外行。常師德看他滿麵難色,問:“事難辦?”
“沒本地人幫忙,兩眼一抹黑。”文同歎息了一聲,把周士翟的小徒弟李標的叫了過來,這孩子在臨高已經學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去莊子四周打聽下,附近有送甘蔗過來加工的蔗農嗎?要有的話就都請到莊子上,我有話想問問。”
“好叻,這就去。”
翻閱地契,整個莊子擁有的甘蔗田折合現代畝不過一百畝而已,這個規模可以說是小得可憐了,文同又去看了糖寮。
文同過去參觀過雷州半島的土糖寮,知道這裡的製糖流程是“牛拉石轆榨蔗,鍋灶熬糖,瓦器分蜜”,雖然按現在的標準看很落後,在當時也是比較先進的工藝。
整個糖寮占地相當廣闊,用來堆放待加工的甘蔗和甘蔗渣,主要的建築是一座圓錐形的棚屋和一間大草房。整個結構可以說簡陋不堪,材料不要說磚瓦,連木頭都沒有多少。是所謂的“草瓦茨牆”。
茅草屋底部約五十尺,高約三十尺,內部以麻竹支撐,屋頂以茅草、稻草、或甘蔗葉等鋪蓋而成,是壓榨甘蔗的地方。熬糖屋內排列孔明鼎,是煮糖的地方。裡麵羅列著些各式設備,無非木轆、大鍋、爐灶、瓦缸之類,
因為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動用過,滿是塵土,地是爛泥地,滿地都是各種蔗葉、蔗皮、牛糞、柴草之類的垃圾,屋子到處漏風,遍地看得見老鼠屎,連熬糖的鍋子裡都有。
文同知道就算近代化的製糖廠裡,環境也無法說是乾淨,但是眼下這幅模樣也實在太慘淡點。看來真是創業維艱那。
看到文掌櫃眉頭緊皺,陪同的眾人知他心中不滿,但又不解:這雷州府各縣的糖寮大同小異,到底有什麼讓他不快的地方?
走出榨糖房,在場院的外麵找了塊乾淨的石頭剛想坐下,隻見旁邊竄出一個青衣小帽的少年,端了張交椅,迅速打開塞到他的屁股下:
“老爺請坐。”年輕人低著頭,輕聲道。
文同嚇了一跳,會說普通話的當地人可不多見:“你是誰?”
這邊起威的分號掌櫃廖大化趕緊過來稟報:“這是廣州郭東主特意送來伺候掌櫃的,叫文秀。”
“文秀?這麼娘娘腔的名字。”文同隨意評論道。
這僮仆頓時紅了臉,垂手不語。
“這是一偽娘吧。”常師德打量了一番,此男看起來十六七歲的模樣,皮膚白淨,唇紅齒白,眉目清秀,有幾分女相。但見他頭上的帽子頗為奇特,象是瓜皮小帽子,但是尺寸要大得多――難道建虜的風尚已經流傳到了這裡?
“你這是什麼帽子?”
“這是六合一統帽。”廖大化趕緊解釋,“乃是本朝太祖的親製――”
“什麼?瓜皮小帽是朱元璋發明的?”常師德咕噥著,這事太出他的意外了,他一直以為這種與豬尾巴絕配的服裝是我大清的創舉。
見他公然喊太祖的名諱,聽得懂普通話的廖大化和文秀都為之失色,廖大化趕緊道:“常師爺,慎言!慎言,此乃是本朝太祖的名諱,不當這麼念得――”
“據說是的,詳情我也不大清楚,於鄂水說過的。”文同說著,忽然發現了什麼,“怎麼不給常師爺搬把椅子?”
為了便於在外稱呼,常師德的名義是文同的師爺。免得頭腦太大,讓土著們鬨不清。
“常師爺的椅子,文清去搬了。我這就去看看。”文秀原本有些懶得理這個黑麵微須的平頭黑大個――在他看來這黑大個大約也就是文同帶來的長工頭之類的人物,在這個時空,皮膚黑往往被人視為下等人,常師德在臨高就領教過多次了。
過了一會,果然見文秀和著另一個少年出來了,除了搬了個墩子,還端來了托盤,上麵放了兩盞茶。
常師德舒舒服服的坐了下來,又舒舒服服的喝了口茶,忽然對文同說:“看來還是出來好,這腐敗勁!不知道有丫鬟沒有?”說著東張西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