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麵起碼有十五萬石糖準備賣給我們,如果我們還是收得這樣慢,最後會造成兩個結果:一是蔗農因為壓糖變質受到損失,二是他們等不及了,隻好以一兩五錢的行情賣給海義堂下麵的糖行。我們兩頭受損。”
鄔德皺眉:“有這樣的情況?”
“有,有些負債重的蔗農,恐怕是支持不了幾天了。這幾天我們也了解到了不少情況,那些借了債的蔗農,被債主逼迫不過,急於變現。”
最後一個局麵是文同最不願意看到的,一旦成為現實:華南糖行這些天所做的原價收購的努力獲得的聲譽就會徹底化為泡影,低價糖的利益被海義堂拿走不算,華南還名聲掃地。
鄔德聽得很仔細,最後問到他們有何對策的時候,文同也不隱瞞,把大家商量的結果告訴了他:
“一個,是敞開大門,儘量儘快的收購,最後我們名利雙收。當然這是在能夠調集到足夠銀子的前提下,”文同摸了摸額頭,“這自然是皆大歡喜,以後我們的局麵也容易打開。要是沒有銀子,大家公議就隻能是動用暴力手段了,立竿見影,但是後續的局麵收拾起來吃力。”
完了之後他又說:“眼下已經到了華南在雷州的生死攸關的地步了,執委會可要儘快拿定主意啊!”
“主意,執委會已經拿定了。”鄔德知道此時萬不能說泄氣的話,“你們加快速度收購。錢,執委會千方百計的籌措,你們這邊自己一定要穩住陣腳,暴力手段慎用,易用難收場!越是危機時刻越要鎮定,千萬不給要彆人落下口實。今年的雷州糖這個果實一定要拿下來!”他思考了一下,“我今晚就回臨高,要求召開緊急會議商量這事。”
“好,那是最好了。”文同聽得執委會的大佬願意拍胸脯,精神一振,“隻要執委會下定決心,我們就定心了。明天就把糖收購速度提高起來。”
“大概能做到多少石每天?”
“現在是七百到八百石,如果敞開了加快收購,每天一千五百石是沒問題的。”
一千五百石一天,五萬兩也能頂上差不多半個月了。半個月時間,鄔德估計廣州肯定能調集足夠頭寸了。
文同關照廖大化等人,去準備牛車、勞工和鏢師,準備上海安港運銀子。
“要不要晚上運?這樣海義堂對我們的底子就摸不清了。”梅林說。
諶天雄說:“不用,我們的底牌,海義堂早就知道了。海安街本來就是他們的天下,我們耍這點小花招根本瞞不了他們。”
廖大化聽說有大筆的銀子到了,也很高興――他和文同他們不同,對廣州的郭東主有著盲目的崇拜感,此刻聽說廣州來船送來了銀子,愈發覺得這個東家的能量之大。此也湊趣道:“晚上運銀子不便,黑燈瞎火的腳夫看不清,途也不算近,鏢師護送起來難,還是白天比較好。五萬兩銀子不管怎麼樣也是一筆大數,現在外麵人心不穩,乾脆亮亮相!”
鄔德讚同的點點頭:“不錯,就乾脆亮亮相,也表達下我們的決心。仗既然打了,就要打得這雷州府的上上下下服氣!”
“還有件事情,”文同說,“現在我們糖的庫存很多,登瀛洲既然來了,乾脆就運一船糖去廣州,郭逸說運過去就能變現……”
“不錯,不錯,”鄔德敲了下自己的腦袋,“這個過節我忘記了,完全可以邊收邊賣麼,這樣小批量的運去,說不定價格還能維持住。不過這事牽扯到船隻調配的問題,回去一並討論好了。”
祝安這些天白天一直待在海義堂裡,一是時刻注意華南的動向――宅子裡人來人往不太方便,二是給各家糖行打氣,眼看著蔗農不來賣糖,棧房裡空空如野,這種煎熬的滋味一般人也的確吃不消。畢竟榨糖季隻有三個月,如今已經過了一半,二十一家糖行卻隻收了不到五萬石,換作任何糖行的掌櫃都要發急了。時常有坐不住的糖行掌櫃或者東家來這裡發牢騷,祝三爺也不厭其煩的安撫保證。也虧得他平日裡素有威信,大家都信服,總算把局麵都維持住了。
事情的發展,和祝三爺的預料一模一樣,隨著海義堂屬下的各家的糖行調整了糖價,幾乎所有的蔗農都湧去了華南,隻有開始幾天有少數消息不靈的蔗農忍痛在海安街上賣了糖,隨後,就賣糖的人就幾乎完全絕跡了。
他安排在賣糖人中間的幾支伏兵,一時半會還沒試出力來,雖說在變價的第一天,趙雞腳手下的爛仔就有機會把華南的局麵打爛,但是對方的反應也算是很快,立刻把局麵控製住了,他在華南安排的幾個眼線也全部被替換了,損失這幾個眼線雖然可惜,但是無關全局。這些天他不但安排人時刻在華南盯著,各種動向源源不斷的回報過來,自己還親身去看過幾次。祝三爺知道,華南頂不住太久了。
道理有二條,一是人人都知道的,華南派人出來調頭寸,這是最明顯不過的跡象――銀根不緊,誰也不會去支付這個高利息;第二條:他發覺華南最近二天,過秤的地方雖然保持著四把秤,但是隻有三把經常在用,另一把隻是偶然用。
華南把過秤速度壓慢,隻說明他們的銀根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空虛階段了,不得不靠減慢速度這個辦法來苟延殘喘了。
祝三爺知道,發起致命一擊的時候就要到了。不出三天,華南糖行就會徹底的倒在他的手下。
唯一可惜的是,據他派到廣州的人回報,華南似乎和廣州的高舉家頗有淵源――高舉這人他也是聽說過的,是個勾連海商的豪商。有這麼一層關係在,他原本計劃中的趕儘殺絕的招數就隻好收手了,他雖然不怕高家,但是這種有勢力的對頭還是少些為好。
好在不用這些辦法,餘下的幾招,也足夠讓華南關門大吉的了。這會他正在向手下們麵授機宜。
“你這就帶人去各處,找那些放債給蔗農的大戶,要他們加緊向蔗農們逼債!”祝三爺的眼睛閃閃發亮。
“是,三爺!”被分派的人雖然答應的爽氣,卻有些遲疑,“隻是三爺,債主們要逼債是自然的事情,但是逼倒了華南,蔗農們不就隻能按一兩五錢的行情賣貨了麼?債主們會不會擔心蔗農會還不起債――”(,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