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聯合診療所(1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4900 字 9個月前

劉三緊接著又拋出他的深度合作計劃。

“楊大哥,這還隻是第一步。”劉三興致勃勃的把穿越集團預備在全縣除了縣城之外的所有市上開辦診療所的消息告訴了楊世祥。

“這是大善事啊。”楊世祥聽了深以為然,“這種的好事,我也是要襄助一臂之力的。”說著便要讚助藥品。

劉三一看有門,趕緊把他的設想說了出來,也就是成立“聯合診療所”的方案。在全縣的八個市上由澳洲人的“醫局”和“潤世堂”聯合成立門診部,醫生由“醫局”提供,用藥則由雙方共同提供。

“診療所供應的藥品,多數免費,或者隻收個成本而已。凡是潤世堂供應的藥材,全部由醫局按市價照價支付。”

楊世祥聽了搖搖頭;“賢弟,這是造福鄉梓的大好事!哪裡還能按市價賣藥的。”他想了想,“這樣,醫局所用的飲片按市價的七折供貨,成藥六折就是。”

中藥的利潤很大,按這個折扣供應,潤世堂仍然很有賺頭。開診療所不僅積善行徳還能賺錢,豈不是大大的美事。楊世祥被未來的利潤和聲望所迷惑,主動提出:診療所的建造資金他願意承擔一半,條件是給他掛字號的牌子,至於裡麵管理、發售藥材的夥計,也由潤世堂負責支付報酬。劉三想既然你如此的主動,我也就不客氣了,便欣然同意了。

這個診療所的方案彙報到執委會之後,經過討論決定做一些小調整。去掉了八個市裡的縣門市――這個市在縣城裡,城裡既然有了潤世堂就沒必要再搞一個了。另外根據慕敏的提議,在黎區的那南村設立一個診療所。

“黎區所我完全讚成,不過有沒有人願意去那裡工作呢?”

潤世堂的夥計不去說了,早就把黎人當成吃人的老虎看待――不過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給高報酬估計也就有人願意去了。反而“博愛”的穿越眾,一想到要去沒水沒電,純天然拉屎撒尿的地方去常駐就沒人願意了。

“所以我說應該增設黎族班。”慕敏說,“當初搞教育體製的時候我就提出應該設民族班,專門招收黎、苗的孩子寄宿入學。”

“那也得人願意把孩子交托給我們才行。”白雨說,“現在我們隻是和他們有貿易關係而已,憑什麼讓人家心甘情願的把孩子交給我們?”

收留孤兒之類的辦法在黎區也行不通,黎人還留有原始公社的遺風,一般孤兒總有人能乾照顧,不需要外人來搞慈善活動。

“照我看,單單隻是想法把他們從黎區帶出來是辦不到的。”文徳嗣說,“黎區還需要一所基本的掃盲學校,要讓他們有覺得走出大山的必要了,就願意出山來學習了。”

這裡還是牽扯到一個基本問題,誰願意去黎區的問題了。慕敏倒是自告奮勇願意去,但是她畢竟是個女人,長期孤身外派多有不便――再者她還有個幾乎被遺忘的丈夫存在。把人搞得兩地分居總不是個事。

有人倒是想說乾脆讓她先生也跟去好了,不過這話貌似太過無情了,還是沒提出來。

“我看,這會可以發揮教會的作用了,”文徳嗣說,“讓陸若華去怎麼樣?他也懂一些簡單的醫術的……”

“他去了還不得以傳教為主。”馬千矚覺得不妥――基督教在臨高的發展有些過快了。

“這是好事麼。”文徳嗣說,“在少數民族地區傳播基督教,從長遠來看是件有利於社會的事情……”

馬千矚想了想覺得也有道理,再者這家夥現在在十三村地區已經初戰告捷,興頭很大,與其讓他繼續在十三村地區擴大影響力,不如打發到黎區去搞安定團結的工作,要是得了什麼傳染病再“蒙主召喚”就再完美不過了――當然這個心思不能向右派分子們吐露。

於是黎區所的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具體事務由宗教辦落實。何影表示,最好把在十三村地區也設立一個診療所――可以就設在道祿村,此地現在已經成為該地區的中心村落了。在那裡常駐的工作隊人數擴展到二十多人。也正好讓白多祿把當地的教權接受過來。

“他在那裡傳教得學習黎語,起碼也得半年才能和人溝通。”何影說,“我們正好把道祿村的傳教點、百仞的教堂、修道院全部都接受下來,把教徒徹底的甄彆一番,看看這老外有沒有灌輸其他不合適的東西。”

“還得在他身邊配人監視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