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的開發史上,從宋代開始,就有人提出要在全島開辟“大十字路”。所謂大十字路,就是在環繞全島的驛路的基礎上,開辟南北向和東西向兩條乾道,橫貫整個海南島,不但大大縮短陸地行程,還能加強政府對海南島腹地的控製和開發。
但是這個思路自宋元明清以來,始終未能實現,元代軍隊曾經抵達過五指山腳下,立碑為記,最終還是退回了沿海地區。明代的道路一直修到了海南島腹地的黎母山腳下,建立了水會千戶所城,但是也就止步於此了。
穿越集團的對海南島的後續計劃裡,就有新版的“大十字路”計劃,而執委會目前要搞得,是在臨高的小十字路計劃。中心思想也是通過修築十字路加強對全縣的實際控製力。
有了良好的道路,無論是物資、人員的流通,政令的貫徹還是軍隊的調動,都會變的非常便利,現代國家對基層和民眾的強大控製力,正是建立在良好的道路和通迅網絡的基礎上。
小十字路計劃不僅牽涉到對全縣的控製,還關係到穿越集團對臨高縣的政治、經濟和產業布局的規劃。是第一個五年計劃裡的重頭戲。其規模僅次於文瀾河流域綜合治理。
小十字路計劃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目前南北向橫貫臨高的道路已經被打通,公路從博鋪一直延伸到了南寶。博鋪、百仞、南寶三個基地的由點到線再到麵,不但將整個臨高縣一分為二,而且掌控了包括縣城在內的文瀾河兩岸最適合發展的土地。而且在實際上控製了臨高縣城。這條南北向的乾道不但直接從東門外的文水橋前通過,穿越集團還利用天地會承租學田的機會,修了前往西門的支路。單道謙的下一步計劃是為縣城修築環路――雖然這環路不過區區幾百米而已,卻能將縣城周邊的村落和土地完全置於掌控之下。
原先穿越集團就在文水橋畔設置了一座監視縣城的炮樓,直接監視東門,現在在西門外又設立了學田莊,間接的又控製了西門。以臨高如此小型的城市來說,東門和西門被控製,南門完全處於視野之內,北門則不存在,全縣已經完全一覽無餘。
鄔徳準備以東門外的炮樓為核心,安置幾十戶移民,形成了一個新的設防居民點。一方麵是監視縣城,另外一方麵,也是保衛縣城這個十字路的中間點――臨高縣城以其地理上的優勢,是“小十字路計劃”中最佳的十字道路交彙點。穿越集團給臨高縣城的未來地位是“全縣交通樞紐和貨物集散地”。未來準備在這裡先設立一個大型的牛車貨運中心。為此已經在附近購置了若乾土地作為牛群的牧場使用。
在更長遠的規劃裡,文水橋畔將會建立一個大型的交通換乘中心,有火車站和長途汽車站和文瀾河的內河航運碼頭組成。來到臨高的旅客和貨物,將在這裡完成集散前往全臨高,乃至全海南的各個地區。
通過縣城的公路一直向南延伸到南寶,南寶鎮的設置,除了能夠的獲取南寶山區的各種資源,也打通了和臨高黎區的聯係。可以更方便的與黎區進行貿易,展開各種經濟文化和宗教的滲透,以便徹底的消除黎區的潛在不安定因素。
穿越集團對南寶的定位,是:“黎區貿易的窗口和礦業林業產品的供應地”。至於百仞城,則是“製造業中心和政治軍事中心”。博鋪是“航運業、外貿業和化工中心”。
控製南寶之後,穿越集團還將在南寶以北的加來地區正式建立第四個公社:加來公社。加來洋是臨高的四大田洋之一,是現代臨高重要的農業區。本時空的開發水平很低,根據農委會的調查,這裡因為靠近黎區,農戶很少。集中成片開發比較容易。
吳南海準備一旦美台洋的開發完成,就在加來開設農場,設置移民點。將這一區域建設為穿越集團直屬的農業區。
南寶-縣城-百仞城-博鋪公路現在的路況是,博鋪-百仞城已經完成了路麵硬化,沿路建設了有線電話和電力輸送的線杆。配套設施完全。百仞城-縣城段,路麵硬化還在進行中,但是簡易路麵的路況較好。
最差的是縣城到南寶的路線,因為開通倉促,加上開通後不久就被大量的重載牛車反複碾壓,路麵的破損比較厲害。交通部門在維護路麵上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單道謙在給執委會的報告中明確指出,要麼立刻開始對這一路段進行硬化工程,要麼馬上鋪設軌道交道――以目前如此大宗的貨物運輸,軌道交通雖然投資大,但是長期使用費用低。
在東西方向,穿越集團在東麵的高山嶺地區消滅苟家之後其原址設立的大美村。在西麵的馬嫋半島地區則有鹽場村。目前大美村與臨高縣城之間有簡易公路通行。馬嫋因為產鹽的關係到博鋪舊時有石板道路可以通行,但是狀態也不好。所以運鹽基本上還用船隻。(,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