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交通問題(1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4608 字 9個月前

鍛造車間原先有一座土法上馬的自由落體鍛錘,但是效率不高。勉強湊合著用。隨著工業水準不斷提高,機械廠的狂人們準備拋棄這土設備,建造一台百噸級彆的水壓機,後來發覺這個目標未免太大了,決定還是從較為原始的手段的開始:製造蒸汽鍛錘――這玩意的技術水平不高,但是效果夠用。江南造船廠裡有二台1880年前後製造的蒸汽鍛壓錘用到20世紀90年代還在繼續服務,基座都壞了江南廠還舍不得拆除,修修補補繼續用。

有了蒸汽的鍛錘,很多大型工件的鍛造就變的容易很多了。整座蒸汽鍛錘的滑軌高達5米,全用鋼材製造,矗立在花崗岩加上鋼筋混凝土的底座上。上麵的鍛錘重達1噸,用蒸汽推動滑動閥門進行驅動。

比起早先機械廠設計製造的一台自由落體式鍛錘來,這台鍛錘的無論鍛造能力還是工作效率提高了三四倍以下。原本使用鍛錘是件很吃力的事情,必須不斷的操作蒸汽機提升鍛錘,然後再用凸輪離合器控製放下,每鍛造一次,間隔很久,無法做到連續的鍛造,給熱處理也帶來很大的困擾。

鍛造車間很快就將低碳鋼顎板加工完成了,隨後又用同樣的方法製造了肘板和偏心軸,偏心軸完成之後再拿到車床上進行進行車削成型,使其儘量達到圓形。最後,製造了兩個直徑1.2米大飛輪,用來用來連接動力機。

這些巨無霸部件被裝上牛車,緩緩的拖往南寶。因為普通的四輪牛車的運載力有限,它門是被安放在專門製造的十六個輪子的大型平板車上,由十二頭牛牽引。不管這東西到底有什麼用處,僅僅這個車隊就足以引起圍觀和議論了――沿路百姓都對澳洲人如此的浪費鋼鐵感到無比驚訝。

設備在南寶礦場新建的采礦廠一號車間裡安裝起來了。一號車間是冰風搞的大跨度鐵製桁架廠房,足有三層樓這麼高。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立柱支撐。地坪用混凝土澆注,並且安裝有鐵製的軌道用來推送礦石。

車間的頂棚上安裝了一台天車,用來運送一個大型翻鬥為破碎機裝料――照展無涯的看法,其實最好是用皮帶機,不過暫時他們還沒有合適的代用品,如果鹿皮做,未免太過奢侈了。

最後蕭貴來安裝了蒸汽機。最後,這套係統終於安裝完成了。由鋼鐵和巨大的底座構成的總重量差不多有十來噸的龐大隊伍矗立在車間中央,不用說土著職工,就算穿越者自己都覺得歎為觀止。

隨著蕭貴給鍋爐點火,蒸汽機慢慢的轉動起來,在大型變速箱的傳動下,最後一級通過皮帶將動力傳到破碎機的飛輪上,隨著飛輪轉速的逐漸提高,破碎機開始正式工作了。

工人們通過軌道,用平板軌道車運來一車大石塊。頂棚上的天車用蒸汽機驅動滑車,很快吊起一塊巨大的石塊投入破碎機。咣當當,咣當當,破碎機不緊不慢地運行著,活動顎板慢慢地一開一合,巨大的石塊隨著顎板的開合,越陷越深,越夾越緊。石塊開始碎裂,飛出許多碎屑,隨著崩的一聲,冒起了一股白煙,石塊碎成了幾塊。

在場的人都被嚇了一跳,但是機械廠的人知道,這玩意的運行很正常

顎板還在不停地緩慢地擠壓著,碎裂後變小的石塊又在下行過程中被越夾越緊,繼續承受著活動顎板和固定顎板的擠壓,而不斷地繼續碎裂著。

出料口開始出現一些碎石和粉末。百分的粉塵開始彌漫。接著一大堆碎石落在出料口位置的鬥車上。

出料口下方是一條軌道,一組鬥車首尾連接的停在出料口下麵。它們用纜繩攔截在一台蒸汽機驅動的卷揚機上。一車裝滿之後,操作員開動機器將車拉動,第二輛就可以換到出料口下,這樣直到一列鬥車全部裝滿為止,隨後再換第二列。

裝滿鬥車組被拉到斜坡上的裝料站上,利用高低落差直接翻卸在牛車的車鬥裡再運走。整個過程對人力裝卸的需求減少到最低。

展無涯計算了下,隻粉碎建築用的碎石的話,每天破碎機能處理出差不多五十噸碎石,如果這些破碎工作用人力去做,沒有三四百人做不下來。

而現在,連鍋爐的維護工人、操作天車的人員都算在內,一班有二十個工人就夠了。勞動效率上的差異簡直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但是對本地的百姓來說,這種轟隆作響的碎石機代表的卻是恐怖無比的強權。這麼堅硬的巨石都能咬得粉碎,還有什麼是這夥澳洲人做不到的?

但是這種驚訝還沒有到頭,第一天破碎機被證明可用之後,在隨後半年月裡,南寶選礦廠又相繼安裝了三台破碎機。這對當地人簡直有了摧毀性的效果。

結果就是穿越集團在當地無論開展什麼工作都很順利。當地士紳和百姓簡直是言聽計從。而且原本對進礦當工人不怎麼感興趣的人也有許多來打零工了。連地主士紳家也派來幾個家奴或者旁係的子侄來乾活――為得是和礦務處拉上關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