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不懂?”
“以你們的吃穿用度,澳洲必然是個民豐國富的好地方,好好的在自己家鄉不待,非要背井離鄉到臨高這個窮鄉僻壤。到底所為何來?”
鄔徳乾笑幾聲,想我總不能現在就對你說是為了“統六合,彙八荒”,你還不當我是神經病。就算小一點的目標――入主中原,說出來也得嚇死你。隻得道:“不足為外人道。”
王兆敏卻在想,大約這夥人是澳洲當地的達官顯貴,大約不是國內黨爭敗陣,就是宮闈裡的鬥爭失利,隻好帶著徒眾親族涉海逃亡到大明來。看他們修道路,建房屋,疏浚河流港口,很有要在這裡長居的打算。
若是這樣的話,倒可以勸他們上書,以示內附。以他們的才智以及種種精巧的澳洲貨物,隻要事先進京活動一番,再呈覽禦前,朝廷大約不會不準。要是朝廷準許他們落戶在臨高的話,也算是解決了眼前的一樁麻煩事。
“貴眾到了大明,難道就準備在這臨高一隅長期待下去嗎?”
“王師爺有何高見?”
王兆敏就把自己的見解說了一番。鄔徳心裡不以為然――這種招安的事情,眼下還根本談不到。王兆敏見他不感興趣,隻好歎息了一聲,不再說下去了。
鄔徳卻不便冷了他的心,道:“王師爺,不是我們不知道好歹。我們雖然學識淺薄,總還知道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王兆敏一怔,知道他說的有理。以澳洲人的所有之物,若是讓朝廷知道了,且不說皇上如何,就是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兒,還不是視他們為一塊大大的肥肉?到時候種種刁難盤剝,敲詐勒索不問可知。
“是,是,貴眾顧慮的是。”
當下不再談這個問題,繼續談及征糧的細節。王兆敏這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議“私費”,也就是征糧過程中縣令照例有的一份好處。
這份好處,不僅縣令要有,縣裡的縣丞、典史之類的佐貳官員都要沾潤一點,不過大頭是在縣令身上。至於王師爺,也有一筆好處,照例在一百兩銀子上下。
過去雖然也有包戶,但不是總攬,還要到縣裡來彙總,到底如何分潤,照例由王兆敏主持,現在既然歸了澳洲人總攬,這筆費用就得事先說說明白。
這筆好處,自然是從“浮收”裡來。據王兆敏說,臨高的慣例的浮收是正額每石附加三鬥到三鬥五升之間,視年景不同而定。
這筆浮收裡,有一鬥就是“私費”,也就是縣裡官員的好處,常規在八百石到一千石上下。
鄔徳點頭,這個數據和社會調查組得來的數字不大一樣,似乎要低一些。回頭得叫社會調查組再重點抽樣調查一番。
“雖說是正額一石的耗米照例是三鬥,實則苦樂不均。”王兆敏提醒道,“有些糧戶,連一合耗米也不繳,有些卻得交上七八鬥的耗米。交與不交,交多交少這些花樣,就都在書辦手裡,他的好處,也在這裡找。”
“私費的事情,我就應了。”鄔徳當即答應,“待到征糧結束,一並奉上。”說著又起身到了隔壁屋子裡,他的隨行警衛員帶著一個信封,取了回到屋子裡,雙手遞給王兆敏。
“這是何物?”王兆敏故作驚訝。
“關書。”鄔徳極其誠懇的說道,“我等初來乍到,又是海外之人,對這些門道一無所知,此次即蒙縣裡賞識,得以總攬稅賦,還得請王師爺多多指點提攜。這是‘顧問’的關書。”
“不必,不必,哪裡需要。”王兆敏很是客氣的推脫道,心想這玩意豈可隨便接受,到時候不就成了接受“偽職”的證據了?
但是見鄔徳堅決要給,自己不收怕是要惹惱了對方,隻好先收了下來,心想回去燒化了就是。(,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