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各路人馬下(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4521 字 9個月前

白多祿想此人還真是當院長當出癮了。正兒八經的要考慮教會的未來了。白多祿知道文總還有執委會的一乾大佬根本沒有宗教觀念,是赤裸裸的實用主義者。教會在他們手中必然隻是一種工具,吳石芒所謂的“教會未來的走向”無非是談如何讓教會更好的成為穿越集團的工具。自己也能從中撈取更大的好處。

白多祿本人倒是對宗教職業一點興趣也沒有。他的本行是印刷,會點測繪和野外勘探,現在還在遠程勘探隊裡兼職,出去傳教的時候順便搞搞測繪什麼的,有時候還替社會工作辦公室搞搞社會調查。不管搞哪種,他覺得都比跟在那神父屁股後頭當隨從傳教來得有意思。

“怎麼發展還不得聽執委會的。”白多祿無所謂的說,“這個教會本身不就是秉承執委會的意思搞出來得嗎?”

“小白啊,”吳石芒剛開口,看到白多祿不快的眼神,趕緊改口,“老白,你這個思路太落伍了。領導的事情這麼多,怎麼可能麵麵俱到,什麼都替我們想好呢?這種事情就是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他們畢竟不接觸實務,沒我們了解基層的狀況。”他說著乾脆站了起來,繞著辦公室轉圈,“這次開第二次全體大會,我們教會應該拿出一個全麵妥善的發展方案,供新一界領導審議。”

“可以倒是可以,不過宗教活動能搞出什麼新花樣呢?”白多祿想,無非是搞教育和慈善,這是最常使用的手段。陸若華到南寶傳教,雖然不能搞教育,但是也是從簡單的行善開始的。

“不是玩花樣。”吳石芒搖頭,“我們教會應該爭取作民眾的思想工作這一重要的任務。現在給土著的洗腦工作還不夠,也沒有專門的機構在做,是個空白點,”他這個結論當然是有依據的,如果以為吳院長這一年來隻是搞基本建設,順便YY修女妹子就大錯特錯了。他對教義學習不感興趣,但是空暇的時候讀了許多教會史方麵的書籍和論文,有了不少心得。還經常和教徒們交流思想,做了很多思想動態筆記。

吳石芒認為,臨高的土著的精神生活極其空虛,甚至連傳統型社會最常見的宗教生活都談不上有多少。限於經濟能力的問題,本縣的寺廟雖然有幾所,卻大多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很少廟宇能有常駐的和尚道士。各種民間迷信很有市場,不脫產的巫婆神漢普遍存在。

“現在對土著的宣傳做得還很不夠,除了幾個籠統的口號之外,對體製內的土著關注大,對體製外的土著重視度嚴重不足,沒有係統的對其進行洗腦工作。現在還看不出問題,將來的問題可就大了!”吳石芒說得很嚴肅,一本正經。

“教會應該抓住這個時機,利用本地民眾信仰方麵的空缺,迷信泛濫的狀況及時的推進到他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而不是搞點小慈善活動就完事了。”

白多祿大吃一驚。沒想到吳石芒這個人事招聘培訓主管還真是野心勃勃。看這意思,他是把教會定位到“國家教會”的層次上了。吳石芒這麼一說,白多祿也覺得穿越集團在上層建築領域太匱乏,過於專注於爬科技樹發展生產力上了。

“你想怎麼做?”白多祿不由得被他的宏大計劃吸引了。

“看你是自己人才告訴你。”吳石芒說,“我想先從婚喪喜事入手。”

白多祿不解了幾分鐘,過後才恍然大悟起來。

“這個不大可能,習俗的力量很強!”白多祿知道風俗習慣這東西是很頑固的,社會環境沒有大的改變的話幾乎不會變動。

“風俗習慣是會變得,前提有強大的力量來衝擊這個社會。”吳石芒胸有成竹,“現在穿越集團就是在衝擊這個傳統型社會,要改變社會生活習俗這是絕好的機會!”

從日常生活的風俗習慣入手,使民眾漸漸習慣於教會的存在。所謂信仰,在民眾中多數情況表現為迷信。按照馬林諾夫斯基的“社會功能學派”的主要理論,迷信和宗教是社會釋放自身壓力穩定社會結構的一種方式,如果壓力不消失,迷信不可能被消滅,新的迷信隻會層出不窮,除非消滅社會本身。

未來的帝國當然不會是人間樂土,社會壓力既然存在,給民眾提供所謂“精神鴉片”,給予其對死後世界的保證將是一個有效的方式。

“與其讓迷信,包括那些危險度很高的邪教來占據,不如我們為他們提供一種信仰,”吳石芒顯然經過深思熟慮,“把教會的影響力深入到社會的每個層次上,確保未來的帝國在民眾的思想領域上保持高度統一!”(,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