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支隊除了軍事人員,還有劉牧州親自挑選的縣工作隊。每個工作隊除了元老之外,還有土著乾部若乾人,就地展開工作,接收縣政。
占領海南全島的第一期行動非常順利,堪稱“傳檄而定”。陸軍在海軍的支援下進行了一次“武裝大遊行”。沿路的村寨迎風而降,儋州第一個陷落――其實陸軍沒打算攻城,還是打算先安營紮寨,再軟硬兼施的迫使城裡的官兒聽從他們的指揮,總而言之還是慢火煮青蛙的思路。但是城裡的官兒卻主動開城投降了。如此順利讓負責向西拓展的步兵三營營長餘誌潛大感意外。原來他還以為城裡的官兒會閉門不出,讓自己費一番手腳。
儋州知州極富氣節的自殺了。這個上任不到半年的進士老爺沒有再做任何為元老們添加俘虜的作戰行動――他知道這一切是徒勞,非常乾脆利落的服毒自儘了。
投降是儋州典史主持的。他和城內的士紳們一起戰戰兢兢的在城門口迎候著西支隊的到來。
西支隊經過休整補充,軍容士氣較之於澄邁之戰前還要高。
信是儋州的典史送來的。此人和臨高典史孫瑞伍一樣,對當這種遠州惡軍的災官的前途已經絕望,雖然不至於公然投敵,但是存著很大的觀望心態。所以即不自殺也不逃走,以護印為名留在城裡主持投降事宜。如果髡賊能夠長期待下去,他一點也不反對改換門庭為這夥澳洲人服務。
“原來還以為得住在城外,沒想到這麼順利就進城了。”
支隊長餘誌潛趾高氣揚的對儋州工作隊的隊長劉易曉說。
“越便宜的事情越沒好事。”這位工作隊隊長陰沉著麵孔說,“誰知道這夥官兒暗中打得什麼主意?我看要警惕!”
知州自殺這事是典史說得,天知道知是真的死了還是另有一計?劉易曉認為必須保持充分的警惕,以免為敵人所趁。
照規矩,除了少數接管城防和要害部門的小隊伍之外,軍隊主力不進城――這可不是為了仁義、不擾民之類的原因,而是衛生部門對當地城鎮的衛生狀況嚴重的不放心。在沒有對城鎮進行必要的防疫消毒處理之前,軍隊一般不進入人口密集的地區,以免染上疫病。
但是在城門口迎接的士紳們來說卻是大鬆了一口氣――果然“秋毫無犯”這四個字澳洲人當得起!
劉易曉客氣了幾句,便隨著典史和士紳們來到州衙。 儋州比臨高人口略多,市麵也稍微繁榮一點。但是此時街道上空蕩蕩的,沒有行人。衙門外稀稀拉拉的集中著十幾個衙役書辦之類的人物在站班伺候,神情木然。
衙門很破,看上去還不如舊時空某些仿古建築,劉易曉進去看了看,院子裡停著一具棺材――這就是已經自殺的知州。
“打開!”他命令道。
死人是沒什麼好看得,之所以要看是為了確認知州真得死了。劉易曉從挎包裡抽出一本本子,這是對外情報局編撰的“儋州基本情況彙編”。第一分冊就是衙門裡的大小官吏的簡曆還有照片。
照片是用遠焦鏡頭拍攝的,雖然不甚清晰但是五官麵貌還是辨認的出來的,棺材裡的死人雖然以為服毒的關係,麵目扭曲,但是看得出確係一人。
劉易曉歎息著點了點頭:勇敢的人總是受尊敬的。
“好好的裝殮起來。”他說,“知州的眷屬還在城裡嗎?”
“在,在。”典史小心翼翼的說著,窺探著他的表情,“都在後衙。老爺要不要去看看……”
“不必了。告訴他們不要自殺!”劉易曉對知州的家眷沒興趣,“速準備一條船,送二十兩銀子奠儀。讓他們帶著棺材離開就是。”
“老爺的恩典,他們一定沒齒難忘的……”
劉易曉不耐煩的點點頭,又問了幾個問題。城裡的衙役和書辦大多逃散了――他們在臨高的所作所為早就傳到了這裡,胥吏們深怕也落到臨高的同僚們一樣的下場,早就卷著細軟逃走了。
劉易曉命令工作隊裡的土著乾部進入縣衙,一麵接收檔案文件,一麵清點庫房。各處房屋一一貼上封條以備隨後慢慢清理。
儋州的庫房損失很大,幾天前就有壯班頭子帶著幾十個民壯和其他衙役搶了縣裡的銀庫,現在銀庫裡空蕩蕩的什麼也沒剩下,其他裝細軟的罰臟庫等多少也有損失。但是糧庫和鹽庫沒有損失。(,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