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虎門前(1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4214 字 10個月前

船隊在海天號的引航下很快通過了芙蓉沙,一路上行。大多數艦隊的元老還是第一次進入珠江口,航行在珠江水域。陳海陽過去曾經多次駕船航行在珠江上――他在南海艦隊服役的時候,曾經多次指揮軍艦進入黃埔港。但是本時空的珠江和舊時空很不一樣。江麵更為寬闊,水天一色,如海一樣的廣闊。到處是港灣、河汊和小小的沙洲小島,兩岸眾水彙流的平原使人產生了這是一片點綴著島嶼的內陸海的錯覺。把陸地切割的零零碎碎的河流經常使人難以把它們和環島的水麵分開來。到處是小塊的耕地,晚稻已經養花,稻花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村落和集鎮散布在河岸上,幾乎沒有任何道路,隻用船隻來往,大小河流構成了一個複雜的網絡,聯係著市鎮和鄉村。不時的,可以看到幾隻船隻桅杆和船帆隱隱得出現在稻田的深處。

這一片美不勝收的亞熱帶農村風光,在舊時空的珠江三角洲已經近乎消失。艦隊的元老們貪婪著看著這景色。這不就是活脫脫的“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的意境麼?中國的土地,自古就是這樣美好和豐饒,這美景愈發激起了他們強烈的欲望――一定要把它奪到手!

江麵上的有一些正在航行的內河的運輸船,也有漁船。看到這樣一支氣勢洶洶,裝備精良的艦隊正在航行,紛紛向兩邊的港灣河汊躲避,陳海陽命人捕拿了幾艘詢問江麵情況。

根據被俘虜的船民水手的提供的情況,珠江江麵上沒有官軍的師船在巡邏,如果說有什麼官方的武裝船隻,就隻有紫泥的稅關有幾艘小艇在江麵上。

官兵的戰船大多分散在香山到黃埔之間的大大小小的港灣內,在虎門有十幾艘官軍戰船。除了水師的船隻之外,大黃埔有許多大型的船隻停泊,總數已經超過2000艘。自從和“髡賊”開仗以來,很多走遠途的商船都不敢開航,特彆是前往越南和暹羅的商船,因為要經過瓊州海峽――此時正處於“戰區”,除了少數大膽又消息靈通的船主之外,沒有人敢冒險前往

至於廣州的防務,據說是官兵已經加強了戒備,江岸上修築了不少沙袋的炮台。虎門的亞娘鞋炮台也增加了炮位,添置了兵力。

陳海陽掌握了大體的江防情況,認為廣州方麵並沒有做太複雜的防備――當然,再複雜的防備按照17世紀的水準也沒多少價值。他指揮的海軍至少也是19世紀初期的水平。要不是特務艇的船型太久,噸位太小,他甚至都用不了發動這麼多的船隻進入珠江。

陳海陽命令:“把抓到的船民都放了,每人給點紀念品。”

被捕的船民客商們原以為就算不被虜做肉票,也得船貨兩失。沒想到髡賊很是客氣,問話結束之後就允許他們開船離開,船上的人每人還發了條澳洲洗臉布――毛巾作為禮物。毛巾是臨高工業品中最大眾化最受歡迎的商品。

船上的人呆呆的看著手裡的毛巾――上麵還有血紅的線縫著“澳宋海軍第一次進入珠江留念”的字樣――又望著正在楊帆而去的艦隊,覺得自己簡直是做了一場奇怪的夢。

艦隊直驅虎門。陳海陽決定第一仗就拿下這個珠江要隘、廣州的門戶。虎門在明清二代和現代都屬於東莞縣,外瀕伶仃洋,內聯獅子洋,是一段長約8公裡的珠江江麵和兩岸地區。此地是珠江要隘,廣州的門戶。在曆史上虎門的安危對廣州的安全有著重要的心理意義,一旦外敵攻占虎門就能夠震動整個廣州。所以這裡曆代的設防很是嚴密。儘管虎門要隘從來就沒能抵擋住哪怕一次外敵的正麵進攻,不但船堅炮利,有著裝備和戰術優勢的英國人和日本人都曾經突破過這個要隘,連嘉慶時代的中國海盜都曾經輕易的突破過虎門要塞。他知道在1637年英國人威德爾曾經帶著幾條船就摧毀並占領了虎門的亞娘鞋炮台。以他的兵力來說,占領此地不會花費多大的力氣。

珠江特遣艦隊正在前進的時候,虎門地區的防禦已經大大加強了。儘管廣東總兵何如賓被圍在瓊山,王尊德因病不能視事。但是在李逢節、廣東地方官員和明軍將領的努力下,整個虎門地區的防禦已經得到了大大加強了。

主持虎門防禦的是督理廣州海防參將許廷發、虎門寨海防遊擊陳謙和東莞縣令樊文才。虎門在東莞縣境內,樊文才責無旁貸,乾脆自己帶著人搬到了虎門寨前的太平鎮上辦公。征發了數千民工在虎門修築工事。

許廷發是海防宿將,知道虎門的防禦非常的薄弱,亞娘鞋島上原來自由一處土石結構的炮台,還是從萬曆年間起逐漸修築的,坍塌損壞的地方很多。炮台上安裝的火炮大多是老舊的大佛郎機炮和發熕炮。不但威力不足,而且平日裡露天列放,多有鏽蝕。除了亞娘鞋炮台之外,隻在亞娘鞋島對麵的上橫檔島上有一處土石炮台,上麵安有大佛郎機炮4位。和亞娘鞋炮台形成的交叉火力非常微弱。而這兩處炮台隻能勉強控製虎門東水道,西水道沒有任何的設防措施,隻在通過上橫檔島之後,在大虎山島南側有一座簡易的大虎炮台可以勉強阻擋通過西水道的船隻。

這三處炮台,一共隻有火炮36位、全是萬曆年間甚至更早的時候鑄造的佛郎機炮和更老的發熕炮。三處炮台的守軍總計不過120人,隻是很簡單的看守大炮和炮台而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