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廠的高架廠房下,澆鑄好的鋼筋水泥基座上矗立著十多座圓筒形的煤氣發生爐,煤氣發生爐使用水套密封,輸煤氣管道在高架廠房的鐵支架上已經安裝就位,輸氣管道是鑄鐵的,接口處用水玻璃混合瓷器碎末密封――這是目前他們最好的防腐蝕密封材料。臨高對瓷器粉的巨大的需求使得廣東、福建兩地興起了新得行業:收購碎瓷片。窯廠在燒造過程中破碎、傷損的瓷器,過去是直接丟棄,現在有商人專門去收購之後打包運到臨高來。工業部門再把碎瓷片用球磨機碾碎成細粉備用。
閥門和流量儀表是臨高自產的,質量不是很有保證,因而整個廠房四周是全敞開式,以便最大程度的做好通風,避免發生泄露造成傷亡事故。
“什麼問題?”薑野跳下車,先看了一眼掛在車間門口的鳥籠――他們沒有可以向煤氣內添加的特殊化學品來作為警告氣味,所以隻能在所有有煤氣的地方用最簡單的鳥類測試法。裡麵的小鳥看上去很活潑,沒有什麼特殊後的狀態。
“4號爐的出口溫度升得太快了!”帶班的工長驚慌不安的說著遞上了工作記錄本。他從前是個燒窯工,有一手絕活,爐子裡是多少溫度他一看火的顏色就知道。不過自從到了臨高之後,他的這手技術就被工業溫度計取代了。儘管他的秘法不值錢了,但是他的工作經驗還算有用,因而就培訓他當了工長。他
薑野看了一眼工作記錄本,透過觀察窗看了下爐內的情況――其實他對煤氣發生爐也不算了解,隻不過突擊學了不少這方麵的技術。
“應該是偏運行了。”薑野說。所謂偏運行就是爐內灰層一邊高,一邊低,火層也同時偏斜,高的一邊冒火呈熱運行,低的一邊發暗呈冷運行,“測試下發生氣質量!”
爐內產生的煤氣被引流一部分到支管的測試專用燃燒口上――他們沒有測定氣體含量的儀器,隻好用最簡單的燃燒目測的方式來粗粗檢驗氣體中的幾種主要成分。
“報告!一氧化碳含量下降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個在工地實習的學生大聲報告著。
“拿爐杆來。上爐頂去捅灰!”薑野招呼一聲,馬上有人把專用的爐杆拿了過來,“你們幾個,用鉤子從灰盤撥灰,把灰渣弄出來!”
薑野先把累積起來的高灰層捅開,弄低。再配合下麵的撥灰,灰渣被清理出來許多,即使用目光檢視也可以看出灰中的碳含量偏高,這說明他的對故障的判斷基本上是正確的。撥完了灰,他又關照工人用鐵釺在料層燃燒猛烈的地方搗實緊密,又適當加入了一些料,使得料層保持均勻狀態。
又過了一會,出氣口的溫度和出氣質量都恢複到正常範圍。故障算是排除了。薑野知道這算是煤氣發生爐裡最簡單的故障了,不過也最常見。穿越集團使用煤氣發生爐有相當的規模,但是有經驗的人手緊缺這個難題始終沒有解決。即使是鋼鐵廠這樣的重要項目也得不到足夠的熟練人手。
他看了看這群人,除了工長之外,沒有一個人是有過操作煤氣發生爐經驗的,――培訓工作還是任重道遠。一遇到問題,工長自己也抓瞎了。
薑野先簡單的分析了故障的原因,處置的方法和為什麼要這麼處置。這都是很簡單的東西,隻要有一個老師傅帶著,很快就能帶出一批熟練工來,但是現在的“老師傅”自己也不怎麼靠譜。
解決故障是一方麵,還得找出故障的原因。薑野從煤氣發生爐的技術手冊裡知道發生偏運行的因素不多,除了爐內結焦之外就是爐料有問題。從剛才處置的狀況看,爐內的結焦都被及時的處理了。
薑野捏了一把裝在筐子裡的煤顆粒――氣化爐的燃料多種多樣,這裡用得是洗煤廠的洗煤之後的槽煤,也就是洗煤廢水中沉澱下來的煤粉煤屑。經過收集晾乾和碾磨處理。
煤末在手裡的感覺似乎有些濕乎乎的,含水量過大。薑野在心裡先給出了第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