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耳山這裡不是露天礦區。”貝凱上次到鴻基來親自主持的打探測坑的事務,對煤礦分布有第一手資料,“廣安這一帶地下幾乎全是煤炭,但是露天礦區就那那麼幾個,最大的露天礦在錦鋪――在內陸,離這裡有15公裡。”
“這麼遠?我以為就在海邊。”
“海邊也有煤。”貝凱說,“上次我們打過探坑。”
探坑的結果是這一帶的小山丘下到處是煤礦的礦脈,缺點的是大多埋藏比較深,需要打豎井才能開采。當時花了差不多一周時候,貝凱才在距離貓耳山3.5公裡外的小山丘下找到一處露天礦脈,采掘麵很小,最大直徑不到400米,但是埋藏很淺,覆土層隻有2米。是他們在貓耳山周邊5公裡內勘探到的埋藏最淺的礦脈了。
兩個人在海兵的護送下,在雜草叢生的荒地上走了20多分鐘――幸虧這裡是海邊,海風很大,植被不算茂密,草也不高。嚴茂達還能依稀看到以前被開辟出來的小路的痕跡。紫電手推車深深的車轍印在某些地方還能勉強辨認出來。
走到小山腳下,可以看到這裡已經被挖掘出一個不大的環形坑,坑底積著水,成了一個死水潭子。礦坑周圍雜草叢生。顯然自從貝凱他們離開後就沒有人再來過這裡。
“我們給這裡取名叫貓屎一號坑。”貝凱笑了一聲,“煤質很好,全是上好的無煙煤。幾乎沒雜質。當時我們大鯨號上的人用一周時間就挖了一百噸煤。可惜這裡開發起來非得大動乾戈不可。當時沒這個實力投入,後來老常又和武家談了以糖換煤的協議――武玉甲的莊園裡也有許多煤礦帶可以開采的。”
“這麼說現在我們使用的鴻基煤其實不是鴻基產得嘍?”
“鴻基煤隻是個商業稱呼。”貝凱在勘探隊待過不少日子,又到鴻基來過,對來龍去脈了解很多,“意思是從鴻基運出去的煤。其實就是廣安――本時空叫廣寧――出得煤。要說真正的鴻基煤應該是出自錦普――鴻基礦區最大的露天礦。”
嚴茂達看了看,從這個礦坑到海邊有4公裡,得弄個小鐵道之類才能提高運煤效率。最好是就地洗煤――這裡有現成的江水可用。他考慮再三問道:“這個坑能出多少煤呢?”
“白國士看過我們的勘探資料,說起碼有四五萬噸可以開采――這是保守的說。”
“五萬噸!”嚴茂達想這個數字在舊時空不值一提――20萬千瓦中型火電廠,一小時的峰值消耗煤炭就在40噸以上。五萬噸全開采出來不過是2個月的消耗。但是對臨高的工業體係就是不得了的資源了。特彆是鴻基這邊全是高熱值的無煙煤,比現在用得廣東產的劣質褐煤在熱值上也好很多。在煤化原料上也能起到很大的填補缺口的作用――目前化工部的煤焦化聯合廠的運轉效率不高,隻達到了設計生產能力的40%――缺少足夠的煤炭保障是一個瓶頸問題。
“這個礦坑一天開采100噸,一個月就是3000噸。能開采七八個月。”嚴茂達計算著。
“一天100噸太低了。鄔德肯定不滿意。”貝凱說,“如果能使用推鬥車和小鐵軌,即使沒有畜力和其他工具設備,每個礦工每天可以完成1~1.2噸的采礦量。100個工人配備鏟子之類的簡單工具就能乾完。我覺得至少每天200噸。這樣執委會才會覺得開發鴻基有充分的意義。執委會說不定還會調撥些機械化的設備過來協助采煤,這樣每天500噸都可能。”
“就按照每天200噸算,這樣貓屎一號隻能開采三個月了。以後怎麼辦?深入內地?”
貝凱早有盤算:“三個月時間可以繼續勘探。廣寧這一帶地下到處是煤炭,我相信還是能在這附近發現其他露天礦坑的,再者貓屎一號的五萬噸是露天儲量,如果願意繼續深挖下去,還有煤帶可采。就是建設的投入大了。”
“長遠看,我們遲早要徹底控製鴻基-錦普地區的。”嚴茂達坐在礦坑邊上的一塊石頭上,望著坑底的黑水,“礦工你準備怎麼解決?”
“先送一批歸化民的礦工過來當基乾,再招募一些當地人。”貝凱說,“朱福元說這裡的農民日子很苦。鴻基這一帶可更耕地少,都種旱稻。產量偏低,黎朝的賦稅也不輕。兩造旱稻一造雜糧還不夠吃,年年餓死人。應該能招到不少工人的。隻是我們對北圻這邊了解的太少了。”(。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