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論一首歌的殺傷力有多強大(1 / 2)

重生娛樂天王 三寸刀 5123 字 9個月前

左傑的一首《燕京,燕京》,秒殺了藍星華夏正日趨流量至上的歌壇。

他在這首歌裡,更像一個思考者。

用音樂記錄這個殘酷與希望並存的城市,還有他幾年裡的心緒變化。

如果樂壇是一麵牆。

這麵牆曾經刻畫上很多人的麵孔,也磨滅了更多人的樣子。

來來去去,若隱若現,數不勝數。

一直停留在牆上的人不多,且大多已經封神。

聽過這首歌的人且了解這麵牆,就會認為這麵牆上從此有了左傑的名字。

它帶著刀砍斧剁的棱角而來,裡麵有抱怨,有無奈,有掙紮,還有期待。

但更多的是冷眼旁觀後的妥協,是不管夢想是否實現,都與這座城市融為一體的欲望。

或者握手言和。

它在訴說著一個人、一座城市、一個時代的孤獨與迷茫。

這不僅是左傑內心的寫照,這更是千千萬萬個孤獨無助的年輕人內心的寫照。

這是一首有靈魂的歌,無論你身處何處,無論你年紀多大,都會經曆一段迷茫無助的時光。

或許到那時,你才能真正聽懂左傑的這首歌。

歌曲本身蒼涼的旋律,和發人深思的歌詞,注定了接下來的被廣為傳唱。

左傑滄桑的聲音與優美的曲調完美融合,完全壓製住了沒有完整伴奏的單薄。

歌詞中的隱喻意味十足,給人們強大的心理感受。

真實唱出了北漂一族的心聲,有著深刻成長烙印的人才能體會得十分深刻。

咖啡館和霓虹燈對應,廣場和月亮對應。

歡笑對哭泣,活著對死去。

為了迷茫的心而祈禱,為了失去的至珍而尋找。

一組組排比的巧妙組合,卻在訴說著對那座城市極其複雜而執著的牽掛。

它仿佛在告訴你,燕京從來都是一個充滿著太多可解讀事物的城市,它體現為一種“混雜性”。

如果你對這個社會尚存一絲敏銳,那麼來燕京吧。

你就能感受到,他所唱出來的“在這裡感覺到自己的存在,這兒有太多讓我眷戀的東西”。

漂遊在此的人,要經曆,要感受。

這些經曆與感受會刻在臉上,會寫在心裡,融在血裡。

然後在某個深夜獨處的你的眼裡,化作淚水或者滿足。

更文藝一點的感觸是:

你愛他,就把他送去燕京!

你恨他,就把他送去燕京!

直到演唱結束,人們還沉浸在深深的震撼當中。

此時沒有人再高呼他的返場,而是在用一種敬畏的眼神,望著那具仿佛略顯單薄的身影。

樂歆然卻已經不管不顧地衝上來,以一方潔白的手帕,在為左傑擦拭臉上和額頭上的汗水。

台底下的曹美玉,給自己的額頭狠狠地拍了一掌。

大歎樂歆然的魯莽之餘,內心已在盤算著找導演組要刪去這段畫麵了。

不同於大多數人的感受,孫導卻是一種驚喜欲狂的心態。

他做綜藝這麼多年,更了解什麼樣的素材才更抓人眼球,具備話題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