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為什麼要限製佛教?”張少飛一聽,有點愕然地看著一悟,兩眼瞪得如牛眼大。
“也許,不限製佛教,則朝廷危矣……”一悟說到這裡,停了停,深沉地仰望著草屋外的滿天星鬥,說開了,“師弟,你也知道的,華夏有三大教,分彆是儒教、道教和佛教,其中,佛教是由印度傳入到華夏的,經過長期的傳播與發展,形成了華夏佛教。其間,佛教幾經起落,有好幾次也險些被滅掉。”
“師兄所說不無道理。據我所知,各地節度根本就不聽從朝廷調遣,都把理由歸到佛教,說成是受到佛教的影響。這種說法實在是有失偏頗……”張少飛有點不平地說。大風小說
“師弟所說不無道理。但是非公正後人自有評說,今夜難得俺們師兄弟有緣再相逢,頗為緣分不淺,不說這些也罷”。一悟建議換個話題。
張少飛爽快地:“好!咱們換個話題,就為這緣分,俺們師兄弟今夜促膝夜談,就先從儒教說起。”
“好!”一提到儒教,一悟的雙眼閃爍著晶光,如數家珍地,“儒教又稱儒家,孔孟思想,為曆代儒客尊崇,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擊**,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一悟一番敘論,直說得張少飛頻頻點頭稱是。
原來,這個一悟,本姓張,名文魁,家世顯赫,與張少飛的家世一樣,同是中原四大望族之一。張門曆代出將入相,從三國至唐初,僅宰相就有十人之多。他爹張俊彬,與大多祖先一樣,學而優則仕,考取功名,官至宰相。張文魁六歲時,他爹就請來當地最出名的塾師馮學儒做他的老師。
馮學儒行“儒家”師表,教他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教他諸子百家“國文”經典,教他《詩經》。
馮學儒是一位老學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武雙全,不僅德高望重,而且深知人間冷暖、世態炎涼。
馮學儒第一次上課,教小文魁的是《訓蒙幼學詩》。
馮學儒想了解一下小文魁的悟性如何,念了一遍後,看著小文魁,說道:“文魁,你能記得幾句?”
“先生剛才教的,我都記得。”小文魁眨著小眼睛,老實地說。
“哦?你說你都記得?”馮學儒有點驚愕地打量著他這個學生。
“嗯。”小文魁點著頭,算是回答。
馮學儒把驚堂木一拍,威嚴說道:“學生在先生麵前,不得說謊!”馮學儒話一出口,自感口氣重了些,便換了種口吻,“既然你都記得,那你就試著背一次出來給為師聽聽?”
聽先生如此一說,於是乎,小文魁把他的過目不忘和聽後不忘的特長淋漓儘致地發揮出來,效仿著馮學儒的舉止神態,抑、揚、頓、挫,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把《訓蒙幼學詩》背誦了一遍:
天子重賢豪
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
……
馮學儒聽完後,渾身轟然一震。想不到他眼前的這個小孩,竟有如此驚人的記憶力。
這可是儒家思想裡的核心精髓呀!馮學儒隱隱地感到眼前的小文魁,將來必成大器。
……
冥冥中,張少飛與一悟在雞鳴寺重逢,為日後重出江湖弘揚佛法、治理宋朝充實了寶貴的理論學說。
促膝夜談到清晨時分,一悟似乎聽到有人在呼喚他。於是,他從談話中緩緩回過神來,自語道:“賢弟,天亮了,你也該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