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櫃接過藥方一看,有點為難地對張少飛說:“按這處方來執,恐怕你錢不夠呀。”
張少飛不由得心頭一震,忙問:“掌櫃,那要多少銀?”
“我按進貨價算,也要三十兩銀啊。”掌櫃實話實說。
“好彩,這錢剛夠。幸虧沒搭船,要不,就……”張少飛不好意思地說。
張道誠驚訝地問:“你走路到西海的。”
“嗯。”張少飛點了點頭。
掌櫃半信半疑地看著張少飛,又問:“即使這樣,你也節省不了這麼多錢呀?”
張少飛一本正經地說:“這是我揭榜除‘水怪’的賞銀。”
掌櫃和張道誠幾乎同時地問:“揭榜除‘水怪’?”
於是,張少飛把他揭榜除‘水怪’的經過向他們倆人說了一遍。掌櫃聽後,感動地說:“今晚我招待你在我這裡的客房住宿,明天好與張大爺同返邱縣。
張道誠向著掌櫃,“這樣吧,待會你就按這方子執,不夠部分由老夫出便是。”
掌櫃敬佩地說:“張大爺真是個大好人、大善人。”
張道誠大度地說:“順便做功德而已。”
“聞經悟道”,此乃本章的核心精髓,尤其是《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經文,對改變張少飛的一生,影響重大。
張少張立刻頓悟,說出他的見解——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經文,就是告訴人們一個修行的方法,是第二等的方法,因為第一等是沒有文字的。
如何修?讓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隨時隨地無所住,隨時生清淨心,坦坦然,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用“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來闡述其意,那就是:此心無事,像個鏡子,有境界來就照,用過了就沒有。
也可以用《菜根譚》裡麵的兩句話來描述:“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任何人能經常保持這樣的心境來處世接物的話,他的身心是多麼的清淨自在,無憂無慮,無牽無掛。
“青山本不老,為雪白頭。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麵”,多有意境。
人本來就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哪來的煩惱?為的是雪嗎?然而,雪融而無痕,雪在哪兒?
難道為的是風?
可是風吹而無影,風在何處?人卻偏偏作繭自縛,自尋煩惱,真是可悲可笑。
在佛教的眾多典籍中,《金剛經》的知名度很高,它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是佛法的精髓。
佛教中常常流傳這樣一句話,“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破相的金剛,富貴的華嚴”。
這就是說《法華經》《楞嚴經》《金剛經》《華嚴經》的重要。人們生活的壓力也愈來愈大。無論是學佛的人還是不學佛的人,都試圖想找一種能令身心安寧的方法,讓疲憊的身心休息一下。
所以,想學佛就要把這四部經典看一看,了解了解。
在這四部經典當中,《金剛經》文字最少,它言簡意賅,無論學哪一宗、哪一派,沒有不學的。應該說生活是門高深的藝術,懂得生活的人,既要有踏踏實實的苦乾精神,又要能輕輕鬆鬆的享受生活。
學會忙中偷閒,勞逸結合,這在當今緊張的生活中尤為重要。
《金剛經》確實能讓人生智慧,生活得灑脫自在。
……
這個長者張道誠,一聽張少飛說出此經的義理和自心的感受,一時竟被驚得目瞪口呆。
他知道,此經雖然能開啟人們的大智慧,但它義理微妙,境界高深,一般人很難領悟其中道理。
三年前他到黃梅東山禪寺拜見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告訴他要供奉、受持讀誦《金剛經》,久而久之悟佛心印,便能見性成佛。
張道誠當即請了一部《金剛經》帶回家中,每天都焚香讀誦,晨昏禮拜。儘管他供奉、讀誦此經三年之久,也沒有領悟其中要義,沒想到這個年紀輕輕的山野小子竟能一聞而悟,真令其驚歎不已!並抒發了他大半生之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