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慧安禮祖(1 / 2)

落難情緣 洪門十一少 4570 字 9個月前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張少飛在東禪寺的舂米房舂米,不覺已是秋去春來。這天,碓房的僧眾接到通知:嵩山慧安禪師將回山禮祖,要求碓房專門加工上好的白米,中午安老禪師要以此供養大眾。

聽說慧安禪師大駕光臨,全寺上下既興奮,又緊張。

曆經三朝六帝的嵩山慧安禪師,那可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傳奇人物。

慧安禪師又稱老安禪師,俗姓衛,湖北荊州枝江人,五祖門下十大弟子之一。

慧安禪師一生,共經曆了隋、唐、周(武則天於公元690年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史稱武周)三朝,前後六位帝王,即:隋煬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

他住持於嵩嶽,因他年高德昭,世人稱他“安老”。他童年出家,年紀輕輕,就聞名天下。

隋煬帝大業(605-616)年間,因召集天下百萬庶民開挖通濟渠,損傷大量民間勞力,導致饑荒,餓死很多人,慧安禪師便四處奔波,向富人乞食救濟貧困。

唐太宗貞觀(627-649)年中,慧安禪師慕名往黃梅參五祖,得祖師傳授心要。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遊終南山,棲於石壁洞中禪修,高宗聞其德名,遣使詔之,慧安禪師婉言謝絕。後遊至嵩山,感歎曰:“是吾終焉之地也!”於是駐留,不複它往。

慧安禪師住嵩山不久,四方禪者便聞名前來參訪……

武則天稱帝後,以師禮遣使迎請慧安禪師入朝受供,高齡的禪師慈悲應允。相見時,武後曾問禪師:“不知禪師您甲子(指年齡)多少?”

慧安禪師答:“記不得了。”

武後問:“為何記不得了呢?”

慧安禪師答:“這個生死之身呐,就好像轉圈子一樣,生生死死循環不停,沒有儘頭,記它做什麼呢!更何況這個心的微細流注當中,那不停起起滅滅的如水泡一般的思量見解之類,純屬妄想。從心最初發生分彆,直到一連串兒心念波動完畢,也隻不過如此而已,心無兩樣,哪裡有什麼年月值得記憶呢。”

武則天聽了,深為折服,乃禮拜信受。

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慧安禪師向朝廷告辭,回到嵩山。

慧安禪師比五祖弘忍年長整整20歲,而且名氣也比弘忍大得多。然而,他卻顧不了那麼多,跪倒在五祖弘忍麵前,拜他為師。

這不,眼下他已經是年近九旬的耄耋老人了,仍念念不忘比自己年輕幾十歲的師父,還跋涉千裡,回來拜山……

這樣一位活菩薩的供齋用米,知事僧不敢怠慢,專門叮囑張少飛要格外用心。

張少飛本來就心細如發,現在更是認真挑揀,連一粘帶有些許稻糠的米粒都不放過。

然而,天知道是怎麼回事。

當天中午,當米飯盛到眾僧瓦缽裡的時候,人們赫然發現,其中混雜著許多帶殼的稻子!

這樣的米飯,如何下咽?

僧眾中有一位叫惠明的法師。他出家前是陳宣帝之孫,曾任南朝高官。出身帝王之家,飲食自然十分講究,他想都沒想,便將飯裡未脫殼的稻米揀了出來,放在餐桌上。

影隱看到後,當眾大聲嗬責他:“撿起來,吃下去!”

惠明爭辯說:“這些帶殼的米飯,很難咽下去。”

他話音未落,影隱手中的香板已經閃電般落了下來,打得他的光頭“砰砰”作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