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在宮中聽那些高僧說佛多年,聽來聽去,都是那個版本,猶如天天吃雞肉,逐漸感到厭膩了。
後來,她聽到近臣推薦,世間的真正高僧當數慧安大師與神秀大師。
武則天聽後,龍顏大悅,久視元年(公元700年)武則天遣使迎至京,並賜為國師。
第304章神秀言真相
據張說《大通禪師碑》記載:當神秀到京城之時,自視以天同高的武則天竟然不計君臣之彆,親自跪地施禮迎接:“詔請而來趺坐觀見,肩上殿,屈萬乘而稽首,酒九重而宴居”。
每當神秀在說法之時,“帝王分座,後妃臨席"。神秀被招至東都洛陽時,已是九十四歲了。
在洛陽宮中,修行極深的神秀一向來談鋒甚健,又是巧於辭令;來到宮中,知道武則天這位驕奢殘暴的女皇,一點兒也怠慢與得罪不得。平日,神秀深入淺出,鞭辟入裡,頻舉例證,來宣講他那“拂塵看淨,方便通經”的漸悟禪法。
武則天多年來,聽慣了枯燥無味、行文晦澀的佛典經義,如今頓覺眼前豁然開朗,每天都樂於聽神秀說佛法,聽得如癡如醉,覺得這位高僧不僅是年歲高,而且是道行高,對神秀恩寵有加。
後來,武則天返回長安,又將神秀召到長安的內道場供養,武則天每次都是以最高的格局親加禮拜,優敬有加。
及後,至唐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唐中宗執政,他也是深信佛教的君主,封神秀為“帝師”,常常在宮中與神秀談論佛法與禪說。
在一段時期,神秀所受之恩寵可謂是天下無人可及:乃洛陽、長安的“兩京法主”,又是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三代皇帝的“帝師”。
雖然得到隆盛的禮遇,神秀畢竟經過了幾十年風風雨雨的洗禮,在宮中的內道場,麵對鎏金耀彩的祭禮法器,身享著曠世榮華,昔日與眾師兄弟在山溪野林中辛勤勞作,在清風明月夜共作參禪的情景,常常曆曆在目。禪林的爭端是非,不時在他的心海中沉沉浮浮,難於平靜。
神龍元年(705年)初春,京都的積雪尚未融化,四周是一片銀白色,世界顯得纖塵不染。大風小說
武則天聽神秀講解完《華嚴經》後,與神秀在大殿前的石板地麵上邊行邊談:“帝師,你是禪學的宗師,譽滿四海,聽說先祖菩提達摩西來時帶有袈裟金缽,代代相傳,傳到你,該是第六代了。朕倒想一睹那聖物的風采。”
一陣朔風吹來,神秀渾身打了一個哆嗦,連頭上的僧帽也吹落地麵。
此時的神秀,已須眉皆白,歲月的風刀在他的臉龐上刻下深深的皺紋,他畢竟已是99歲了。
神秀撿起了僧帽,再戴到頭上。蠟黃的老臉上忽地湧起一陣紅潮:“這……”
武則天見他這副局促的模樣,以為他不願拿出袈裟金缽給自己瞻看,臉露慍色:“是不是朕配不上觀看你那些高貴無比的聖物呢?”
神秀見武則天動怒之態,連忙趴在石階之上,道:“聖上,您為天下之尊,並不是您配不上現瞻那些聖物,而是……”
“而是什麼呢?”武則天追問道。
神秀支支吾吾著。
武則天的眼睛盯住他:“你是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呢?”
神秀嘬嚅了半天,才說:“老納怕講了,聖上會……”
武則天明白他的意思,用手將龍袍正了正:“帝師有什麼話,直講無妨。朕絕不會怪罪於你的。”
神秀仍沒有直言。
武則天看了看趴在石階上的神秀,將手往上挑了挑:“帝師平身。”
神秀聽到武則天的口氣沒有剛才那麼嚴厲,才站了起來。
神秀終於鼓起了勇氣:“聖上,老納並無先祖所傳的袈裟與金體。”
為您提供大神 洪門十一少 的《落難情緣》最快更新
第176章 神秀封國師 免費閱讀.[.aishu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