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曹侯村,劉誌略叫家人殺雞宰鴨,以隆重的禮節招待惠能。
兩人在宴席上越談越投契,當即焚香,以天地為證,結義為兄弟。
夜色已臨,曹侯村被濃濃的夜幕蓋掩著。
劉誌略跟惠能剛剛結拜完畢,兩人正坐在客廳喝著山茶,忽然,一陣衣袂之風卷來,大門口處出現了一位中年尼姑。
劉誌略一見,連忙起身作介紹:“她就是我的姑姑。”
中年尼姑雙手合十:“阿彌陀佛。聽聞施主從虎口中救了我侄兒的性命,真是大恩大德,堪比天齊。”
惠能笑了笑:“積德行善,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事。大師,你是——”
尼姑自報家門:“貧尼法名‘無儘藏’,配住在那邊的山澗寺。”
惠能問道:“大師,你平日念的是《涅槃經》,還是《金剛經》?”
無儘藏驚詫:“啊,你也懂得經文?貧尼常常念誦的是《涅槃經》。”於是,她跟惠能談論起經道來。
劉誌略平時也篤信佛學,故此,不時插進話頭。三人侃侃而談,一談已是大半宵。
在劉誌略的挽留下,惠能暫時在曹侯村住了下來。
他經常與劉誌略到無儘藏尼姑處聽她誦經。
惠能善於領會經中的大意,聽其誦讀後,便能向無儘藏尼姑與劉誌略講解經義。
有一次,無儘藏尼姑拿著一本佛經來,向惠能請教:“這佛經裡有幾個文字我不認得,今天特地來向你請教請教。”
“向我請教文字?”惠能哈哈地笑了起來,坦率地表白道,“須知,我連鬥大的字也不識得半籮。但隻要你把經文念得出來,我就能夠解答一二。”
無儘藏尼姑十分奇怪,巴眨著疑惑的眼睛:“你既是不識字,又如何能解釋經中的意義呢?”
惠能告訴她:“佛法的精妙之理,並不在文字上。我不識字而能解釋經義,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無儘藏尼姑聽了異常驚訝,更預感到惠能是個奇異的人,於是就將此事遍告村中有德行有名望的長者,說:惠能是一位開悟有道的人,應當請來好好供養。
不久,就有魏武侯曹操的玄孫曹叔良和附近的居民,爭先前來瞻仰禮拜。
那一段時間,惠能與劉誌略白天一起參加勞動,晚上便去聽無儘藏尼姑念經。聽念經完畢後,他反客為主,倒過來向無儘藏尼姑講解經義。
鄉裡的耆老聽說此事,競相前來禮敬,跟惠能交談及聽他講過經義後,都忍俊不住讚歎道:“這個盧行者有如此高明的見解,已達至天機自悟。並非一般的人所能企及,實在可以往寶林寺出家當大師。”即請惠能居於當地的寶林寺,稱他為盧行者。
惠能在寶林寺住了不久,覺得沒有名師點撥,難於成大器,他更是難忘自己本誓求師的初衷,遂告彆了劉誌略等村人,繼續朝北而去。
惠能先至樂昌縣的西山石窟,依有遠禪師坐禪,後聽慧紀禪師誦《投隨經》,但是,在聽聞慧紀禪師誦完經文後,無奈地搖了搖頭,喟然長歎:“經意如此,令我空座何為?”尚未進佛門,惠能已從心底裡感到光是坐禪苦修,其益處並非很大。
慧紀禪師與惠能的談話之中,知他乃龍象之輩,並不適合於在這小寺裡修行,對他說:“你該是大鵬展翅,嘯嗷九霄之才,這小小的鳥窩並不是你棲遲之處。老衲久聞黃梅雙峰山弘忍大師正在大開禪門。他是道行高深的五祖,你可到他那裡去進修佛學。”這正合惠能原來的本意,便下了決心,繼續過梅關,向北方進發。
也就是說,惠能在參謁五祖弘忍大師之前,其實已經對《涅槃經》等有了一定的體會,到東禪寺後,那裡的特定氛圍,使他在逆境中將佛法的悟性發揮得更加淋漓儘致。
惠能一路上策杖徒跣,曉行夜宿。餓了,摘山間的野果充饑;渴了,到溪邊掬一把清水飲下。
就這樣,惠能走了一個多月,好不容易才來到了蘄州(今湖北)黃梅地界。這個時候是唐高宗李治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從黃梅縣城往北行走了約莫二十多裡,一條寬闊的大江流淌著清波,橫在麵前。江對岸有一座與眾不同的山峰——兩座聳起的山峰直插雲天,憑險對峙。
“啊,東山到了!”這正與新州金台寺的釋慧大師向他講述蘄州東山的地形地貌相符。東山因有雙峰並峙,因此亦名雙峰山。在雲霧繚繞的兩座山峰上,有一座座殿堂寺院隱隱約約地掩映在白雲綠樹之中。朝聖之地就在不遠處,夙夜想見的佛祖即將出現在眼前。惠能感到莫名的興奮,多天以後的疲累一掃而光。
惠能乘擺渡之船過了江,上岸後,沿石階拾級而上,攀爬了不久,“一天門”躍入眼簾。這“一天門”花崗岩石塊砌就,橫跨山路,上麵鐫刻著篆書寫的“東禪寺”三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