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已下西山,今晚就在寺裡留宿吧。”六祖盛情地挽留著,愛才之情溢於言表。
於是,玄覺在寺廟安頓下來,與六祖秉燭夜談,直到東方露白。
六祖惠能與玄覺的夜談,擦出了菩提火花;禪思禪想的碰撞,撞出了照徹心靈的般若智慧之光。
寫到此,筆者的腦海裡不斷閃現出自20世紀90年代末加入禪宗六祖文化研究會,接觸、研究禪文化以來,那幾個至今難以忘懷的灑脫的禪者故事,猶如禪海中滾滾呼嘯而來的浪濤衝擊著我心,不平靜的心……
情之所至,不能自已,欣然提筆,把這幾個故事寫入書中,以饗諸君。
故事一:
唐朝詩人、江州刺史李渤,青年時代與兄李涉隱居廬山和嵩山,立誌詩文,飽讀史書經典,學富五車,融會百家,冠絕古今,有“李萬卷”之稱,連赫赫有名的大才子白居易,也曾給他當過助手——江州司馬。
一日,李渤來到城南廬山歸宗寺,問智常禪師:“佛經中說:芥子納須彌。一個微不足道、比針尖還要小的芥子,如何能容納一座須彌山?實在謊謬至極!”
是啊,一尺大的物體,放不進九寸九的容器裡,更何況將一座無邊無際的大山,放入一個比針尖還小的芥末子裡呢!芥子納須彌,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
智常禪師不答反問:“我聽說,李刺史你讀書萬卷,學貫古今。可是,先生的腹胸也不過椰子大小,萬卷書冊都裝在了哪裡?書中所記載的古今幾千年曆史、縱橫數萬裡風物,在你的身體內又如何安置、怎樣陳列?”
李渤從智常禪師的言辭下,頓悟出“芥子納須彌”的玄妙旨意。
故事二:
還是在廬山,時光轉換到了北宋與南唐對峙時期。宋朝大將曹翰心狠手辣,殺人如麻。他令旗一揮,大宋的虎狼之師撲向江南,撲向風景秀麗的廬山……
據說,附近的民眾都躲進了圓通寺內。於是,曹翰帶著大軍呼嘯而來。然而,偌大的寺院,隻有一個老和尚——住持緣德禪師。其他人,早已作鳥獸散。
緣德禪師端坐在高高的法座上,不但不起立迎接,甚至連眼皮也未曾抬一抬。
這分明是蔑視!
大將軍曹翰勃然大怒,唰地一聲抽出寒氣逼人的寶劍,大喝一聲:“和尚,你沒聽說過殺人不眨眼的將軍嗎?”
緣德禪師徐徐睜開眼睛,打量了他好一會兒,才慢慢悠悠說道:“你哪裡知道,還有不怕死的和尚呢!”
那種視死如歸的從容,氣若仙境的安詳,連久經戰陣、殺人如麻的曹翰也從未見識過。
他環視一周,說:“既然不怕死,僧眾為何都逃散了呢?”
緣德禪師說:“擊鼓就會回來。”
曹翰就去敲鼓。
他敲了半天,連個人影都未看到。
緣德禪師平靜如水的目光注視著曹翰:“你有殺心,鼓聲裡帶有殺氣。”
說完,緣德禪師站立起來,親手擊鼓。
那鼓聲帶有一種說不出的祥和與安寧,連焦躁的曹翰也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平靜。
不一會兒,僧人們陸陸續續回到寺中。
曹翰與他手下的兵將簡直難以置信,卻又不得不信。
故事三:
同樣在宋朝,宋徽宗得知芙蓉道楷禪師人品俊逸,德行超俗,禪法神奇,於是就賜給他紫衣,並親封法號:“定照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