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彌勒顯化(2 / 2)

落難情緣 洪門十一少 8204 字 9個月前

而今布袋成空,回眸一笑,百般滋味在心頭;

將來彌勒下生,龍華三會,億萬蒼生成佛道。

布袋和尚圓寂之後,他的俗家弟子蔣摩訶,在自己居住的應家山專門建造了一座塔,取名“奉師塔”。

塔中,供奉著陸生畫的布袋和尚像。蔣摩訶題詩曰:

兜率天宮阿逸多,

不離天界降娑婆。

相逢為我安心訣,

萬劫千生一刹那。

彌勒菩薩的本名就叫“阿逸多”。

其後,蔣摩訶雲遊到了鄞縣東鄉小盤山,在山峰高峻處築庵靜修。

他輕易不下山,專門訓練了一隻大黃狗,每當米儘糧絕的時候,他便在狗脖子係上一百個銅錢,黃狗獨自到街市中糴米馱回,往來二十裡,從未出過差錯。

布袋和尚遷化十年之後,有一位奉化人奉吳越國的派遣,到前蜀王國公乾。

他在回來的路上,行至棧道時,竟然邂逅了這個大肚子和尚!當時,那人被嚇了一大跳。

布袋和尚依舊哈哈一笑說:“施主不用驚慌,你並不是白日撞見鬼了。貧僧之所以要與你相見,是想托你捎話給蔣摩訶。”那人說:“蔣摩訶我知道,他就住在應家山。”

布袋和尚說:“不,不,他眼下在鄞縣東鄉小盤山進修呢。”

那人說,“他交差回鄉,正好要先到明州會一個朋友,而明州的治所就在鄞縣,所以很方便。”

布袋和尚笑著說:“貧僧正是知道你要在明州停留,所以才托你的。你見到蔣摩訶,對他說:‘相見之日已近,願自愛!’”

這人回到明州之後找到蔣摩訶,把布袋和尚托轉的口信告訴了他。

蔣摩訶聽了,說:“我已知之。”

於是,蔣摩訶遍訪親友,一一話彆,然後沐浴更衣,跏趺端坐在蒲團上,安然而逝,往生到兜率陀天。

摩訶居士死後,就安葬在了明州東鄉小盤山。他的後人,世世代代信佛崇佛,修行之風一直延續了千年。

當時,有一位名叫王仁佶的候補官員,係福建莆田縣人。他在等待任用期間,到江南天興寺遊覽之時,遇到一個大肚子和尚。

那和尚禪杖頭上挑著一隻碩大的布袋,笑嘻嘻走到王仁佶麵前,說道:“見過父母官。”

王仁佶一愣,說道:“學生尚未被委任官職,如何是您的父母官?不知大師仙鄉何處?”

那大肚子和尚哈哈一笑,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說完,忽然不見了蹤影。

第二天,王仁佶被委派到奉化縣任縣令。他上任之後不久,在官衙又遇到了那個有幾分神秘的大肚子和尚。

胖和尚笑道:“恭喜恭喜。”

王仁佶合十說道:“大師原來是這奉化人。大師係世外高人,如何預先曉得下官將任職仙鄉?您是未卜先知,還是……”

胖和尚也不回答,從懷中拿出一圓封書,對王仁佶說:“我七日不來,則可開以看之。”

說完,他又一閃而失,沒了蹤影。

王仁佶是一位誠實的君子,七天過後,未等到那胖和尚,便打開了圓封,其中有一首偈子:

彌勒真彌勒,

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世人,

世人俱不識。

後麵書寫著九個字:“不得狀吾相,此即是真。”

王仁佶一打聽,才知道那個胖和尚,原來就是奉化的布袋和尚!而布袋和尚,就是彌勒菩薩的示現。

王仁佶將這件事詳細記錄了下來,並且將那首偈子刻在了石碑上。

這首偈子,與布袋和尚的寂偈一模一樣,人們更加確信,布袋和尚,就是彌勒菩薩。

於是,人們奔走相告,競相描摹布袋和尚的形象,供奉在佛龕之中。

在布袋和尚曾經遊化過的廣大江浙、閩南地區,寺院之中也開始以布袋和尚的造像,替代了原來的天冠彌勒,供奉在天王殿裡。

漸漸地,布袋和尚就是彌勒化身,得到了全國僧俗的一致認可。

於是,大肚子笑彌勒——根據布袋和尚生前的模樣塑造的佛像,堂而皇之進入了佛殿之中,供人頂禮膜拜。

日日空攜布袋,

少米糧無銀錢,

卻落得大肚寬腸,

不知眾檀越信心時,

用何物供養?

年年冷坐山門,

接張三帶李四,

總見他歡天喜地,

請問這頭陀得意處是什麼由來?

埋葬在封山上的布袋和尚那座墳墓,雖然在查驗時沒有在棺材裡看到他的肉身,可是,那個墳頭卻屢屢放射出奇異的光芒。

每逢重大佛教節日,早晚都可以看到五彩繽紛的佛光,十分靈驗。

地方官員將這一神奇現象報告了朝廷,皇帝頒詔,為布袋和尚賜號為“定應大師”。

皇家的認可,使布袋和尚的聲名更加顯赫。他的形象流傳到了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凡是佛教流傳的地方,都有他的滿麵笑容......

這正是:

彌勒菩薩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何其歡也;

布袋和尚滿腮含笑,笑世間可笑之人,不亦樂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