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態心理的支配下,他競將太子叫到身邊,不問青紅皂白地給他"啪啪"兩個耳光,大聲吼叫:"孤王再給你三百六十五天,如仍不開口講話,就把你送到深山老林去喂野獸!"
俗話說:十個聾人九個啞,一個不啞必有假。又聾又啞的太子妙音,除了覺得自己臉上火辣辣的,父親的嘴巴動了幾下之外,什麼也沒搞清楚。
妙音雖然又聾又啞,可是她生來就多愁善感,那副悲天憫人的樣子,根本不像胸懷大誌的太子,倒像個心靈和善的皇姑。她可憐那些關在籠中的鸚鵡、畫眉、百靈鳥,隻要讓她發現她便不管彆人願意不願意,一定要將它們放掉。
她每看一次金魚,就忍不住要流出許多同情的眼淚,歎惜它們失去了自由。
有幾次妙莊王出去圍獵,給她帶回一些小獐小兔,山雞小鹿,妙音總要想辦法把它們帶到野外,有意無意地將它們放掉。有一隻小兔在宮中玩了幾天,跟妙音混熟了,當她決定放小兔回去時,它竟戀戀不舍地一步三回頭。
妙音一邊流著淚一邊揮手,嘴裡不住地"啊、啊",好像在說:"可憐的小兔,快回去吧,你媽媽在家裡早就等急了。"
宮娥彩女,太監奶媽們,見妙音心地如此善良,便戲稱他為"妙善公主"和"三皇姑"。
久而久之,"妙善"二字便叫出了名,幾乎取代了太子的大名,隻有"公主"和"三皇姑"的稱謂一直是"秘密進行"的,因為誰都知道妙莊王不喜歡那種女性的稱呼。
太子雖然心悲意慈,又有"妙善"的美名,儘管他做過許多好事,放過無數生靈,卻仍然難以逃脫那被拋棄的命運。
"日出東山月落西,脫下春裝著夏衣。轉眼已是金秋至,大雪紛飛年又逼。"三百六十五天一晃就過去了,妙音太子仍然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除了"啊......啊......"之外,什麼話也不會講,任何聲音也聽不見。
妙莊王實在忍無可忍,他連正宮娘娘那裡也沒打個招呼,就令人用馬車將妙音拉到那最南邊的一個叫浮桑的地方,拋進了阿空山的密林。
妙音自出世那天起,就一直是泡在蜜罐裡長大的,四年來,他一直被視為掌上明珠,懷中寶玉。一出房門便是前呼後擁,一進門便是後擁前呼。
皇後對他是含在口裡怕化了,吐在手上怕滑了,穿多點怕熱了,穿少點怕凍了,吃飽了怕傷食,吃少了怕餓壞了,吃熱了怕上火,吃冷的又怕瀉肚子。如今一夜之間,來到這前不近村,後不靠店,荒無人煙的深山老林,要吃沒吃的,要喝沒喝的,要穿沒穿的,要蓋沒蓋的,與那皇太子的奢侈生活相比,簡直是從天堂一下掉進了地獄。
妙音畢竟是個年僅四歲的無知頑童,當彆人把她抱進森林時,她還以為是變著法兒讓自己高興呢,山林裡的一切對於他來說,都是新鮮的,在她眼裡,那拔地而起的高山,同那禦花園裡的假山一樣,都是專門為她玩耍才堆起來的。
那一根根兩人合抱不過來的大樹,同宮殿裡的大紅柱子一樣,是專門為他躲貓咪才樹起來的。
那滿山遍野的花花草草,同母後臥室的地毯一樣,是專門為自己翻跟鬥,打地滾才鋪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