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覺得錢財是教人行善的法寶,他們之所以要將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活活餓死或殺了吃肉,是因為窮得沒東西吃,養不起老人,沒錢買棺材。
而自己的最大本領就是能點石成金,隻要他們有了錢就一定會改變這種惡習。
金童出世後的父親姓白,這個村莊也叫白家莊。他有兩個哥哥分彆叫白老大、白老二,他叫白老三。
白家莊雖然偏僻卻不算最窮,當地老百姓都習慣地認為,生活最艱難的是窮家灣,其次才是白家莊,所以至今有"一窮二白"之說。
金童為這件事後悔不已,悔自己走得太匆忙,沒把情況弄清楚便冒冒失失地投了胎,如果在窮家灣做兒子,說不定效果更好。
隻因沒後悔藥賣,便自認倒黴,更何況重新投胎時間也來不及。
好在他投胎的這家窮得老鼠都不敢做窩,全家人共一條褲子,小孩子寸絲不掛,大人輪換著出門乾活。
金童覺得隻有在這樣的家庭才算得上是英雄有用武之地。
錢的確是個好東西。白老大最窮,又分了家,人們叫他"白大苕";
白老二雖然不富,但是沒分家沾了弟弟的光,人們都稱他"自二叔";
白老三儘管年齡最小,隻因能點石成金,所以被人們尊為"白三爺"。
從"大少"到"三爺",這種年齡上的從大至小,稱謂上的層層加碼,雖說是"倒轉乾坤"卻充分體現了錢的威力。
金童很相信金錢能使鬼推磨的道理,除經常適當地給彆人一些資助外,並公開宣布無論什麼人死了,凡實行土葬者,一切費用由他"白三爺"包了,凡繼續供養六十歲以上父母者,所需錢財都記在"白三爺"的名下。
三天後,當金童從窮家灣施舍錢財回來時,發現自家門口坐著二十位老頭子和二十位老太婆。
金童回來後,他們"撲通、撲通"地跪了一大排:"求白三爺行行好!"
金童一下子成了化緣的和尚——莫名其妙(廟)。
他們都是被自己的兒媳婦趕出來的,理由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白三爺願意供養你們,你們就到白家去吧!"
金童十分奇怪地說:"你們養他們的小,他們養你們的老,天經地義。何況我白三爺還答應出錢。就是分文不給,這尊老愛幼也是駁不倒、奪不動的理呀!"
"白三爺有所不知。愛幼,不尊老,這是千百年形成的老規矩,要改隻怕也得等第三代,第四代。"
"不是說老人是個寶麼!為什麼我給錢他們還不肯供養你們呢?"
金童話音剛落,跪在最前麵那位老公公便戰戰兢兢地說:"我們愛幼國的國歌就叫《養老難,老難養》。"說著便唱了起來。
其他老人聽他一唱,也都含著眼淚跟著唱道:
老難養,養老難,人到老來都一般。
耳聾難與人共語,七扯八拉討人嫌。
眼流淚,鼻不乾,如膿似血淌胸前。
席前陪客客人怕。飯碗茶盅無人沾。
親戚朋友人人惱,兒孫媳婦個個嫌。
老難養,養老難,連累兒孫受熬煎。
年過花甲趕緊死,留下又能活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