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一次再見著唐先生,或許是心態變了,不再似從前怯弱了,這會子的九娘也便覺著眼前的唐先生遠沒有從前教人害怕了。
任心思攢動,九娘麵上都一直帶著淡淡的淺笑,規規矩矩的行禮,半絲都不敢出錯的同時,惴惴不安的一顆心也越發平靜了下來。
“弟子如意拜見先生”
因著沈家女學中沈家女諸多,而九娘這一輩,都是以幾娘幾娘的乳名稱呼,但凡子息多些的房頭,似九娘這一輩的姑娘,都能排到十娘開外去,為著不被叫混了名兒,女學中,都是喚閨名的。
九娘閨名沈如意,在唐先生麵前稱如意,倒也正常。
唐先生的目光先在九娘身上略略打量了遍,瞧著她行的弟子禮比之從前要從容不少,暗暗點了點頭,再聽她的聲音,有幾分含糊,不由得蹙了蹙眉。
“聽說你病了,要養歇月餘才能全然大好去女學,不過曉得你昨兒個去了秦淮閣,便知你病的也未有那般嚴重,所以想著你月餘不去女學,以免落了課業,從今日起,便每日來督促你的課業。”
九娘聞言,麵上不動,心裡不由得歎了口氣。
雖如今不再似見了唐先生便如老鼠見了貓一般,但,與自個兒待在如意居抄抄女四書以及族規相比,顯然,唐先生每日來如意居督促自個兒的課業,委實讓九娘頭大如鬥。
唐先生出自蜀中唐家嫡支嫡女,祖父又是聲名遠播的大儒,唐先生更是自小由她祖父親自教養,未出閣時便是有名的蜀中才女,後嫁給沈家六房九太爺為妻,更是成了才學淵博的大家,莫說金陵的夫人太太姑娘們追捧,便是如沈家子弟,提及唐先生來,也多有讚譽。
認真算起來,唐先生是九娘出了五服的從叔祖母,正兒八經的沈家媳婦,隻命苦,才嫁了沈家兩年,九太爺便因春闈受了寒,一病不起,不出兩月便病逝了。
倘在旁人家,唐先生便是再是才學大家,終究是死了丈夫的寡婦,且是沒有為夫家生下一兒半女的寡婦,多數要背上命硬克夫,更是會被夫家要求守一輩子的。
但沈家不同於旁的家族,自來對沈家女十分重視且寬容,老祖宗更是建了大歸堂,可容大歸的姑奶奶們有個落腳之地,便是連嫁入沈家的媳婦子,也一並容量,在那位九太爺去了後,沈家便同唐家商量,唐先生隻要為九太爺守滿三年,可自行歸家,一應嫁妝可一並帶走,沈家並不會刁難強行留人守節。
唐家人倒也十分疼愛唐先生這個嫡女,想著守滿三年,為其擇一戶人家再嫁,但唐先生興許是對故去的九太爺十分愛重,執意留在沈家為九太爺守著,這一守,就守了二十六年。
唐先生待九太爺此番的情深義重,自然贏得了沈家多數人的敬重,之後,便在她守滿三年後,不似其他家族那般,強求守寡之人隻待在一個小院子裡頭清粥小菜一輩子,而是由著唐先生心意,去了沈家女學,教導起沈家女規矩。
這些年來,不論是哪個弟子,天資或有高低,唐先生或許會視人天資要求不同,但,一直都兢兢業業,認真負責。
否則,似九娘這般,不如其他沈家女聰明,且唯唯諾諾,渾身透著一股子小家子氣的姑娘,旁的女先生便是會發怒,斥責,亦或者加重課業,卻不如唐先生這般,親自找到錢氏的麵前,並絲毫不懼錢氏會惱羞成怒怪罪於她,反倒是毫不避忌的同錢氏一起想出了勤能補拙的法子,私底下更是應了錢氏的要求,每日多教導九娘一個時辰,待九娘比之其他沈家姑娘更為嚴苛。
目的就是為了教導九娘成器。
這在錢氏或是其他沈家族人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