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鬆知道,徐恩來到清河縣擔任知縣,一心以推動變法改革為己任。現在,既然知道馬奎、薑後都是大有來頭之人,他就更不願意過分追究,以免弄巧成拙,得罪童貫或者蔡卞。他雖然對蔡京感恩戴德,但趙爾畢竟隻是密使而非蔡京本人,對於趙爾的指令,他不敢違抗,卻也不願意在追查馬奎和薑後一事上表現得過於積極。
畢竟,作為官場中人,最好能左右逢源,他雖然忠於蔡京,卻也不願意輕易讓童貫或者蔡卞對他記恨。更何況,童貫、蔡卞和蔡京之間的關係原本就很密切複雜,他更不能輕舉妄動。
所以,昨晚他雖然順從了趙爾的指令,喝止了武鬆,但內心裡其實卻是讚同武鬆的說法的,就是應先公後私,以推行變法改革為上。
武鬆在穿越前本就身處一個改革開放的年代,改革在他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正確性。穿越過來後,雖然對這個世界還不是完全了解,但憑借前世在書上看到的知識和眼前的印證,他也確實感受到,這個北宋現在已經積累了許多社會經濟矛盾,變法改革確實是當務之急。否則,就難逃不久之後被金國滅亡的命運!
為了改善民生、振興國家,武鬆支持變法改革。而為了摧毀張家堡、嚴懲張大戶、解救潘金蓮、改變潘金蓮以及自己和哥哥的命運,武鬆也會支持在清河縣的變法改革。
他當然也很想得到那本《司徒遺書》,防止它落入大奸臣蔡京或者童貫之手。因此,對於趙爾調動人手追查馬奎下落的事情,他也不是很堅決的反對。但,如果徐恩現在還要推行變法改革,他也一定支持。
他正要和徐恩商量如何繼續推行變法改革的事情,這時,突聽得門外有衙役來報:“稟知縣大人,大管家前來拜見!”
徐恩一愣,道:“大管家?誰的大管家?”
那衙役連忙道:“是張家堡的大管家!”
原來,這張家堡的大管家在清河縣也是一霸,以致平時人們往往就用“大管家”稱呼,連張家堡三字都省略了。
徐恩一聽,微微動怒。但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他和武鬆正要商量,如何對張家堡動手,推動變法,這張府大管家便不請自來,那借此機會探探對方虛實也好。便下令:“讓他進來!”
聽到是張大戶的管家,武鬆也心中動怒。想不到,張家堡居然連管家都有兩個,可見其規模之大。此前,武鬆隻見過二管家,那家夥三番五次與武鬆作對,武鬆本來已經十分厭惡。這大管家既然比二管家還大,那肯定是比二管家更窮凶極惡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