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軍之間,是上百具雙方士卒的屍體,鮮血將草叢徹底沾染。他們中,還有在發出細微聲息的,明顯冀州軍的屍體多了很多。
攻如雷霆,退如疾風。不僅僅是騎軍可以一擊之後遠揚千裡,步卒經過無數次訓練一樣可以,太原軍完美的演繹了此處。
一進一退之間,殺敵不過百人,但周遊卻為右翼贏得了更加充裕的時間。讓他們可以取得更大的戰果,再尋求合兵破敵。
敵軍一絲混亂,就能造成眼前戰局,太原軍的戰力可見一斑。
同樣是本能,定邊軍就沒有嘛?當然有。可葉歡卻有著種種針對性訓練的方法,可以將此對戰陣的影響減到最低。
除了訓練,論實戰,太原軍也遠在冀州軍之上。戰陣的廝殺,比之訓練產生的差距更大,數百人的交鋒中,亦更為明顯。
下一陣的對衝,太原軍就沒有那麼輕鬆了,冀州軍的攻擊變得更加周全。周遊對此也想到了,接下來就是毫無花巧的戰鬥。
當他帶著二隊三隊的士卒後撤之時,其餘的太原軍同袍已經將冀州的右翼兩千餘人徹底擊潰!是擊潰,而不是徹底殲敵。
用強大的攻勢將敵軍殺散,殺得他們膽戰心驚,就足夠了。至於殲敵,眼下的戰場形勢並不允許,沒有喘息的功夫,就要回援。
至於那些被殺散的敵軍可能會被重新組織起來投入戰陣,可能是存在的。但在周遊的計算之中,已經不會顧及這一點。
士氣被奪,心驚膽戰,驚弓之鳥就算再度來戰,也不堪一擊。
退一步說,哪怕他們還有戰力,你讓周遊選,他也選眼前的局麵。二隊三隊士卒不等援軍到來,反突擊便重新開始了。
半個對時,半個對時的功夫,二軍擊潰敵軍一翼,又奮勇而進,繼續針對敵軍另一翼,此刻,林中的袁紹軍終於來援。
周遊沒有再度阻擊的意思,而是率軍對眼前之敵猛殺。儘量與他們纏繞一處,進行混戰,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麵。
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當林中的袁紹軍趕到增援之時,至少發揮不出生力軍應該有的衝擊力。戰局混亂,之能從側翼切進。
而太原軍在廝殺之時,一直保持著半包圍的陣型,占據上風之後,他們便不斷圍著敵軍打轉,用對方來作為屏障。
先行擊潰一部敵軍之後,兩倍多的兵力差,在周遊眼中就應該是勢均力敵。利用陣型的變化,他不會讓對方輕易搶到有利位置。
戰陣上兩軍相對廝殺,一方人數有優勢,可隻要沒有更為寬闊的正麵戰場,雙方的接觸麵始終保持狹窄,人數的優勢便難以發揮。
能夠在主力軍之中擔當一軍校尉,什麼樣的陣型對自己有利,什麼樣的地形用什麼戰法,不是熟悉的問題,而要形成本能。
當年在鄴城附近,典韋就曾率領太原軍對陣袁紹。其時惡來上陣,單挑河北雙雄顏良文醜,八十回合平分秋色,威猛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