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將軍早已知道了,卑職……”說話的語氣,有些失意,但很快調整過來,眼前是陷陣一軍的統領,當然看得出來。
“伯道,身為參謀,就要麵麵俱到,有自己的想法。不可人雲亦雲,一切需要自己去辨識,不能半途而廢。”邱澤麵色一正。
“這小子好好調教,的確是個可造之材。”見對方拿起千裡鏡,觀察敵陣無比認真,邱將軍不禁心中暗道。
參謀名叫郝昭,字伯道,並州太原人,和將軍算是同鄉,今年隻有十五歲。半年前,將軍將他放在自己的營中擔任參謀。
十五歲的少年,卻很有三十歲的老成,且對營中的一切,都極感興趣。據說他原本是在南山書院讀書的,並不出名,中遊還偏下。
但將軍就是選,說他在軍中,比在書院更有效用。並親筆信交代邱澤,軍中一切不丟,但該看的書,做的功課,也不能落下。
如今在葉歡眼中,他一手打造的參謀職位,是培養人才的最佳位置。徐庶如此、龐統如此,眼下的陸遜和郝昭都是這般。
身為參謀,在主將身邊,可以了解一場戰役的詳細始末,種種細節,以及內中的勾心鬥角。對他們積累經驗,效果顯著。
且定邊軍不但有統率非凡的大將,亦有成熟的參謀團,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能給參謀以指導,實戰之中,還是現身說法。
比起徐庶、龐統、陸遜,郝昭並沒有他們耀眼,甚至可以說,不起眼,且性格有些木訥,不善交際,書院之中,普通一員。
以至於葉歡都差點忘了,自己的小老鄉裡,還有這麼一個名人。他是在巡查書院之時,一位教授跟他提起,才醒覺過來。
“將軍,郝昭郝伯道,每次會試,都是末流,文章辯論,亦在後列。但屬下觀之,踏實勤奮,尤其對兵書戰法,更有興趣。”
“現在看上去平平無奇,但唯毅力二字可嘉,屬下是覺得……”說到這裡,教授的語氣有些猶豫,欲言又止。
“子如,當說得說,世間才俊,未必都似奉孝士元那般耀目,有的甚至看上去笨拙,我們要做的,是雕琢他們,煥發光彩。”
葉歡是有感而發,倘若不是郝昭二字,他也沒有看出對方的出奇之處。那就很危險了,葉將軍及時警醒,我浪費了多少人才?
“將軍,屬下要說的,也是這個意思,但我不敢確定。不過倘若一個原本有作為之人,錯失了,那就是屬下之失了。”
“說得好啊。”葉歡欣然頷首,又道:“也許是南山書院,人才輩出,卻也讓我們,形成了一種固化的認知,這不行。”
於是,葉歡重賞教授,又在南山與諸人深談,以後不但要教書育人,還得深入了解那些學子,找到他們的優缺點。
說不得有些人,就是不能在這種環境中成長,他不舒服。
葉歡的想法是,有的人適應性強,在任何環境都能發光發亮。但有的了,一定要在他覺得舒適的環境裡,才能如此。
站在學子的角度,你應該要求自己去適應,但是換一個視角,站在育才的角度,就要去發現那種不同,為他創造環境。
一場座談,南山書院又多了一項製度,教授們了解學子,要參照軍中軍官了解士卒那般,唯有仔細,才不會錯失。
葉公子是對的,郝昭到了軍營之後,頓覺如魚得水。旁人眼中的辛苦,在他看來卻是種享受,漸漸的,開始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