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頭疼的是,除了“內部革命組織”的起義軍和土耳其武裝外,周圍的鄰國也趁亂派來了武裝人員,這些部隊殺起異族基督徒來比土耳其人毫不遜色。
塞爾維亞的“切特尼克”(ik,即“非正規軍”)攻擊保加利亞的“科米塔吉”(itadji,即“誌願人員”),反過來又遭到對方的仇殺;雙方都和希臘的“安達提斯”(andartes)一樣到處追殺阿爾巴尼亞人和土耳其人,土耳其當局則在基督徒中挑撥離間。
馬其頓的混亂狀態給俄、奧兩國提供了乾涉的借口。1903年,它們向蘇丹宮廷提出了行政、財政和治安方麵的一係列改革要求,要求土耳其把馬其頓變為一個獨·立自治省,分為五個區,由列強代管。斯科普裡區歸奧地利,薩洛尼卡區歸俄國,塞雷區歸法國,德臘馬區歸英國,比托拉區則歸意大利。
列強關於馬其頓自治的要求土耳其當局大為震驚,這也是青年土耳其黨提前起義的原因。
土耳其的事變使保加利亞政府和斐迪南大公大為震驚。他們原想通過“內部革命組織”的起義兼並馬其頓,土耳其實施憲政改革無疑會使保加利亞失去這一機會。青年土耳其政變後,保加利亞發現不僅不能等馬其頓這個果子熟透了之後自然掉下來,反而要趕緊動手去摘。
保加利亞一方麵進行了緊張的戰爭準備,另一方麵決定利用土耳其蘇丹被廢除的這一混亂局麵宣布獨立,徹底擺脫對土耳其的臣屬關係。但是獨立就意味著撕毀《柏林條約》,會給保加利亞帶來危險。巧合的是,根據《柏林條約》的規定,奧地利將在30年占領期滿後(即1908年)將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歸還土耳其,它也不想這麼做,於是這兩個國家走到了一起,決定步調一致地撕毀《柏林條約》。
這也是斐迪南大公秘密訪問維也納的原因,現在國內的消息傳來讓大公加快了和奧匈的協調。在第二天斐迪南大公就和奧匈總理阿洛伊斯行著秘密商議。
斐迪南大公開門見山的講到“我們都需要相互的支持,希望我們能將時間協調到一起,讓土耳其人措手不及。”
“這點我是很讚同的,哪怕實力在強大,也需要最小的代價。”看到斐迪南大公比較直接,總理阿洛伊斯也很直接的講到。
“總理閣下講的很正確,協調好雙方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對我們有利為什麼不做呢。”斐迪南大公也同意的說到,在一片有好的交談下,雙方達成了協議保加利亞於先行獨立,奧匈兩天後宣布合並波黑。可以讓雙方都能減少外部的壓力。
在協議達成後,費德南大公回到了索菲亞,將這件事告訴了首相等一幫人。這讓保加利亞政府大受鼓舞,商議準備獨立的事情。
在9月22日在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費德南大公在國民議會上正式宣布,保加利亞脫離奧斯曼帝國獨立。同日他正式宣布保加利亞成為王國,他將成為這個王國的新任國王。
在向國民宣布這個獨立的消息後,費德南大公找到首相亞曆山大·馬林諾夫,向他講訴了自己的一個想法。“我想給自己加冕為‘沙皇’,這是我向保加利亞早期統治者的致敬。”
首相聽完後思索了一下說到。“這個決定是一個不錯主意,隻要我們給俄國說明,相信他們不會對一個稱號反駁我們的。”
聽到首相的分析,費德南大公很滿意的說到,“根據和奧匈的約定,我們在10月5日對外宣布獨立。我想在特爾諾沃的聖四十烈士教堂,向為了獨立的先烈們宣布這一消息。”
“這是一個英明的決定,能讓王國的子民爆發出狂熱的愛國熱誠。”首相亞曆山大·馬林諾夫對國王的決定感到佩服。這能讓國民更加的熱愛他們的國王,對於費迪南國王在說受人愛戴將牢固他在保加利亞的地位。
在聖彼得堡尼古拉二世看著電文,這是總理大臣斯托雷平給他帶來的。上麵寫著保加利亞將獨立成王國,和希望國王加冕為沙皇的消息。
“保加利亞發來的消息我們應該祝賀,現在和保加利亞的關係必須得到加強,畢竟我們不讚同的話,奧匈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看到尼古拉二世看著電報沉默不語,斯托雷平連忙解釋了對俄國的影響。
畢竟沙皇這個稱號現在都知道是俄國獨有,突然多處一個名義的沙皇,能讓尼古拉二世高興才怪。很快俄國祝賀保加利亞的獨立的電文發往索菲亞,對費迪南國王加冕成‘沙皇’也是理解。
在10月5日在位於特爾諾沃的聖四十烈士教堂內,費迪南國王正式加冕為‘沙皇’,同時宣布了保加利亞獨立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