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筆錢軍隊也不打算自己全出。在這份方案中,兩位上將認為因為預備役其半民半兵的性質,所以政府也要出一半。依托現在歐洲大戰緊張的形勢,最後首相布勒蒂亞努捏著鼻子默認了兩位上將的無賴。所以每年供養這40萬預備役的資金,就是政府和軍隊各出一半。
其實比津貼花費更多的是武器彈藥,這方麵花費更多。要知道如果按照軍隊的訓練強度,那麼這些預備役士兵將消耗不少的彈藥。還好現在羅馬尼亞彈藥生產經過好幾次擴展,這才能支撐兩位上將計劃的進行。
而且在最後,兩位上將還構思了該如何使用這些強化訓練過的預備役。首先在戰爭爆發前,將這些預備與訓練他們的部隊軍官組建獨立的營團一級,然後從各師通過抽調和補進一個團,同他們組建新的師級部隊。至於這個師級的技術兵種也是由這個被抽調的師提供軍士官為骨乾,在補充之前訓練的預備役技術官兵組成。
從整體上來看很有二戰日軍的風格,隻是沒有讓各師劃分兵員補充地,而且也沒有日軍那麼變態的軍隊階層。
埃德爾在看完整個方案後在還是比較認同,不過他還要詢問總參謀長幾個問題才能下決定。
“普烈山上將,按照你們的這個方案,那麼第二波動員怎麼解決。”
聽到王儲的詢問後,普烈山知道這恰恰就是他們沒有寫進方案的那部分。原來在關於二次動員,他和庫爾圖瓦上將有分歧的地方。在他看來第二次動員擴大征召範圍後,就將被征召的人送到軍營訓練兩個月後,以補充兵的形勢上戰場,現在歐洲普遍都是這種模式。
而庫爾圖瓦上將認為這樣做,對於羅馬尼亞這個小國而言太危險。一旦展開第二次動員,那麼可能是麵對奧匈和俄國這樣的對手,他們的人力不能和大國相提並論。所以他認為需要在建立次一級的動員兵機構。在訓練時這些人可以按照減少訓練時間,每年兩月或者一個半月,也比在征召後訓練兩個月就讓他們上戰場強多了。
而普烈山上將主要是考慮到,這將需要更多的武器彈藥才能支撐起這樣的二級動員機構,對於現在軍隊而言負擔過大,所以也不認同。
現在麵對王儲的詢問,普烈山上將隻好說出這個問題。
埃德爾在聽過普烈山的講述後,知道一戰羅馬尼亞參戰是必要的。而現在羅馬尼亞軍隊加上預備役也才70萬,哪怕之後繼續擴軍最多到100萬,對於目前各國普遍的征兵比例來說還有不少的差距。所以他對於陸軍部長這個提議比較認可。
於是埃德爾在考慮一番後對普列山上將講到。“目前看來庫爾圖瓦上將的方案還不錯,你們在其二級動員的方案多考慮一下,做個補充方案出來。”
埃德爾說完後,唰唰在這份預備役改造計劃上簽了自己名字。
於是在1914年10月初羅馬尼亞開始實施新的預備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