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列寧回國(1 / 2)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僵持階段,德國在東西兩線都很吃緊,特彆是1917年2月德美外交關係正式破裂,德國陸軍參謀長魯登道夫認定這將導致美國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一旦美國軍隊登陸歐洲,德國將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因此,德皇威廉二世急切希望同協約國陣營“最薄弱的一環”俄國議和,以便將東線部隊全部抽調去西線對付協約國。然而,通過1917年一月革命上台的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不顧俄國人民要求退出戰爭的呼聲,以承擔所謂“俄國向協約國盟友答應的義務”為由,繼續嚴令缺彈少糧的俄軍向武裝到牙齒的德軍進攻,結果導致一連串災難性的失敗,數以十萬計的俄軍士兵戰死。

麵對這樣一個“不死不降不走”的俄國臨時政府,德國轉而希望與堅持共產主義和歐洲革命的俄國布爾什維克取得聯係,以便促使俄國退出戰爭。魯登道夫建議德皇允許列寧取道德國返回俄國。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德國皇帝和將軍們成為共產主義者的同路人。與此同時,正在中立國瑞士流亡的列寧也發現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1917年1月22日,列寧在蘇黎世人民大廈裡向瑞士青年工人發表了著名的《革命報告》,他說:“在歐洲發生的掠奪性戰爭最終會引發大規模的人民起義!”

在這種背景之下,德國當局與列寧之間的接觸成為可能。秘密接觸早在發表《革命報告》演講前,列寧已下定決心要回國發動革命,並且確定了回國行程。一條路線是經法國繞道返回俄國,但法俄是盟友,如果法國當局發現反戰的列寧進入其境內的話,肯定不會輕易放過,輕則拘禁,重則以戰犯判刑。另一條路線就是向中歐進發,經德國前往北歐,然後從芬蘭回國。

1916年12月28日,列寧提著一個不大的行李箱走出蘇黎世的住所,我們跟隨他乘火車於上午10時來到首都伯爾尼。下車後他直接住進離火車站不遠的一個旅館,半個小時後,他走出旅館坐上一輛開往邊境小城福索祖爾斯方向的有軌電車。下車後,他邊走邊環顧四周,隨後走進德國駐當地的領事館大樓,此時是上午12時30分。直到第二天下午16時,列寧才走出領事館。大約4個小時後,他坐上了返回蘇黎世的火車。

事後獲悉,列寧此次福索祖爾斯之行,是與德國駐瑞士伯爾尼特使馮?羅姆貝格伯爵會談,協商了兩套護送俄國革命黨人回國的方案。第一套方案是從瑞士乘坐專列前往德國,再經過德軍占領下的波蘭或經中立國瑞典進入俄國。

鑒於俄國臨時政府向瑞士提出過引渡列寧等布爾什維克黨人的要求,一旦瑞士不同意列寧等人出境的話,就采取第二套方案,由德軍總參謀部提供秘密車廂,借國際貨運專列將布爾什維克黨人運出瑞士,或者在德瑞界湖博登湖上準備好渡輪,將列寧等人接走。

魯登道夫認為從軍事角度來看,把列寧放回俄國是一個明智之舉。……不管俄國如何不是德國的對手,隻要它不退出戰爭,我們就不能擺脫失敗的陰影。在這一前提下,我們幫助宣揚赤色革命的俄國激進分子,其實就是幫助德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