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羅馬尼亞最為有名的汽車製造業和石油化工業為例。代表汽車製造業的大眾公司在動力係統上,對於汽油機研究就遲遲不能獲得突破。主要原因還是各種材料的基礎研究人才缺口,拖累了研究進度。以至於目前大眾依然沒能研發出新的主要車型,替代已經大賣多年的t型車和東風卡車。
而在石油化工方麵,目前依然主要生產各種基本化工原料,而這些基本都是從德國引進的技術。對於以基本化工原料生產多種有機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方麵,由於沒能購買到技術,目前羅馬尼亞依然需要外購。所以除了埃德爾當時力主獲得的合成氨之外,目前依托石油化工業的其他各個行業,羅馬尼亞依然涉足較少。
所以彆看目前羅馬尼亞工業發展不錯,其實最要還是因為之前行業缺失,這都是補足羅馬尼亞的缺口。再加上大戰的爆發,讓各個行業得到迅猛的發展,才能度過最為危險的開始階段。不然的話,就才出頭的羅馬尼亞工業早就被國家打的落花流水。畢竟你也不可能逼迫民眾購買價高質差的國內產品,放棄好用的外國產品。
就連****最為泛濫的日本,也是逼迫民眾購買南滿公司生產的劣等鋼鐵。這還是在亞洲,而在歐洲沒有哪個政府能夠做到這種地步。
至於軍工方麵,目前羅馬尼亞在技術上發展不大。目前依然使用從當年從埃德爾從德國引進的技術,最多在細節上做一些小小的改動。
如果說陸軍裝備的研發上羅馬尼亞還有些不思進取,那麼在軍艦製造完全算的上被遺忘的孩子。是的目前羅馬尼亞在軍艦製造能力上和以前區彆不大,目前內河和近海巡邏艇就是該行業能力的極限。
這一切都是錢鬨的。康斯坦察海軍造船廠作為羅馬尼亞海軍船隻主要生產和維護商,平日主要是靠給各種民航船隻度日。要指望海軍訂單和維護,這家船廠早倒閉了。
想想也是,羅馬尼亞軍費上,海軍基本都隻是陸軍的零頭。扣除各種花費後,哪裡有錢購買戰艦。所以彆說海軍不給力,目前從德國購買的科爾堡級“達齊拉伯爵號”巡洋艦,海軍寶貝的不得了。就連各項戰事不得不出動它,也是使用的小心翼翼生怕擦著了。可以說海軍日子一直都過得非常苦逼。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誰讓羅馬尼亞所處的位置就在黑海邊,能威脅其沿海的除了俄國和土耳其之外,就沒有其他國家。而羅馬尼亞又沒錢大力發展海軍,或者說沒有足夠的海外利益發展大海軍的需求。
不過在埃德爾看來,大戰結束後,海軍的大發展即將到來。不過需要等到從德國獲得足夠的造船能力後。皇家造船廠,威塞爾造船廠、伏爾甘造船廠、日耳曼尼亞造船廠、克虜伯造船廠等,這些都是能建造戰列艦的一流船廠。
未來這些船廠的命運,埃德爾當然熟記於心。接下來為德國製造軍艦的船廠有足夠的苦日子過,彆的不說英法不會放過這些船廠。他們不摧毀德國的造艦能力,是不會放棄的。而這時候羅馬尼亞以救世主的麵目出現,接過這些船廠設備和工人,相信也是對德國的巨大幫助,畢竟餓肚子的人少了,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