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
“沒錯,就是上岸。”
霍克拿出政府公布的東加利西亞地區開發計劃,說道:“我認為在行業整體低迷並且還要持續多年的情況下,我們不能一直在這裡死撐。拿出部分資金投入到其他行業,賺取利潤反育航運業才是我們發展壯大的關鍵。”
“你是說打算在東加利西亞投資?”
麵對詢問,霍克認真的說道:“沒錯。”
“那麼投資什麼呢?我們除了了解航運之外什麼都不懂,這樣投資是不是有可能太盲目了?”
這句話讓在場其他人都交頭接耳商議起來。這話說的也沒錯,他們除了航運其他都不懂,這樣盲目投資虧損的可能性非常大。
看到眾人有些不太情願,霍克隻能繼續解釋道:“我這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做出的決定。大家都知道在東加利西亞發現了煤鐵礦,國家已經準備了30億列伊對其進行投資。而我們可以依托這個重工業區,就近生產一些船用設備。這些設備我們可以自己使用,這能為我們省下一筆修理費用。除此之外等到工廠擴大後,我們還可能生產其他設備,賣給其他人賺取利潤。”
這也是霍克的真實想法。在他看來想要繼續在航運業壯大,必須從其他方麵想辦法,如果一直窩在航運業中,他們很難繼續擴張,因為他們本錢小拚比不過大公司,必須另辟蹊徑。
而目前製造業就是他選擇的方向。為了這個寄托的希望的工廠發展壯大,他還特意選擇從船用設施入手。等到這個工廠發展壯大後,在將其利潤擴充自己在航運業的本錢。
這時候有人開口問道:“這個開製造廠的計劃,你打算總投資花多少錢?”
“總投資在一千萬列伊,不過可以分幾步投入。第一批資金需要五百萬。”
霍克給出的答案讓在場其他人都有些猶豫,畢竟需要投資一千萬列伊,哪怕是前期五百萬列伊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不過這時候有人選擇相信霍克。
“我投資五十萬列伊。”
既然有人開了口,接下來事情就好辦多了。
“我投二十五萬列伊。”
“我投二十萬列伊。”
“我十五萬。”
不少人障於情麵或多或少都投資了不少,最後算下來一共有284萬列伊的總額。這也是霍克人格魅力的表現,要是換一個人早就一毛不拔就走人了。
會議結束後,霍克立刻準備在利沃夫選擇場地。畢竟這裡是未來鋼鐵廠所在地,靠的近一些總歸是要方便多了。
其實在羅馬尼亞還有不少像霍克這樣的先行者,他們利用自己眼光,搶先在東加利西亞這片投資熱土上圈地建造企業。根據政府的統計,在重工業區規劃發布後,當年就有8000萬萬列伊的私人資金被投入到這裡。其中製造業是他們重點選擇的行業。
而反應慢的人,等到重工業區建設初具規模後,這裡投資成本有上升許多,讓其時常感歎下手晚了。這又能怪的了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