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種五株吧?它的生長周期是多久?”小組成員低頭記下幼苗編號。
金萊熟練把根部埋好,順帶鬆了鬆四周的土:“3-6個月左右,視環境而定。”
“溫度適宜的情況下4個月。”
他經常被家裡人打發過來看棚,大多情況都是知道一些的。
學生們都擠在同一個棚裡,金萊貼心地把另外一半的棚子騰給路清漣,還給了她一個超大的米色籃子。
路清漣把籃子遞給顧海棠,讓他帶著另外幾人摘自己喜歡的草莓,她自己蹲在離金萊小組最近的地方邊吃邊聽。
種東西是門很大的學問,路清漣這輩子都沒接觸過,好奇心驅使她在這聽得津津有味。
說不定以後還能在陽台上種幾顆菜打火鍋用。
心裡還在打著算盤,那邊就起了分歧。
“溫室是3-4個月?那沒有大棚呢?”
“4-6個月左右。”金萊凝眉:“尹蘇,你不要節外生枝。”
金萊和尹蘇算得上是班裡相處地比較好的“競爭對手。”
他們成績相當,也互相爭過班乾部職位,算得上是不打不相識,兩個人也在這樣一邊合作一邊競爭的狀態下成為了最了解對方的人。
所以尹蘇的話一出,金萊就知道他要乾什麼。
果然,尹蘇把本子合上,麵向金萊,滿眼不讚同:“你不能因為節省時間就放棄室外選項。
金萊,我們是在實踐活動,什麼情況都要考慮到。”
金萊站起身,走到尹蘇麵前:“但我們現在是一組,如果你要做對比,最好所有參數都保持一致,隻能動自變量。”
“那就分開。”尹蘇想也不想:“小組不是限製探究的理由。”
“你!”
眼看著那邊要吵起來,路清漣趕忙把剩下的草莓塞進嘴裡,裝作不經意走到這邊:
“那邊都能聽見你們的聲音,怎麼了?”
路清漣是班裡最優秀的存在,兩人的爭吵像停了電的電視機戛然而止,沒有再發出任何聲音。
“路、路同學。”尹蘇還是第一次和路清漣近距離麵對麵,有些磕磕巴巴。
“叫我路清漣就好。”文縐縐她聽著有點怪:“你們是吵架了?”
因為意見不一吵架這件事在六班很常見,路清漣怕他們越吵越過,隻好站出來製止。
金萊還算冷靜,他吐了口濁氣,耐心跟她說起兩人的意見分歧:
“這次實踐活動我們初步定為‘草莓幼苗的生長情況研究與觀察’,通過觀察幼苗的生長過程填寫報告。
最後在二周目的時候按照報告再次填補空隙或是增加可能性。”
“但我們在部分變量的選擇中發生了分歧。”
原本聽得一臉認真的路清漣:…二周目?當這在玩遊戲呢?
“那你們可以分成兩個自變量不同的小組。”路清漣道:“各自研究最後再總和就好了。”
“但是…”尹蘇躊躇了一會:“我們更傾向分為兩組各自觀察。”
金萊也跟著點頭:“有差異就有對比,確實分開會更好。”
“不過葉老師要求一個實踐小組需有5人,我們拆開的話就不夠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