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共楚王言》全本免費閱讀
褚東陽是現在褚氏一族的領頭人不錯,但是在二十多年前,他們這一支卻是實實在在的旁支,與族長一脈隻是同一個曾祖。
這一支人口單薄,褚東陽是其父的長子,底下隻有一個弟弟,隻是人丁雖少,但卻各個都非凡人,褚東陽這位極人臣的就不說了,他的父親當時也是有名有姓的官員。
晉國傳承了前朝大夏的選官製度,以舉薦製度為主,佐以征辟,而三品以上的官員可以蔭其子嗣。
但是這裡的舉薦與前朝還是有所不同的。
大夏後期實行的實際上是中正製,選官任人的權利大部分都歸在門閥士族手中,後來外族入侵,大夏的權力中心先是被迫南渡,後主脈絕嗣,這才有了晉與秦分夏,晉朝皇族是夏末代皇帝不入五服的親戚,因與夏同姓,自詡為正統,一開始自然是從頭到尾全盤複刻了夏朝的所有製度,包括選官製。
等皇室反應過來南渡的士族聲勢大不如前,終於想要趁這個時候把權利收歸中央時,已經過去了幾十年——這麼多年已經足夠那些豪門重新把朝廷塞得滿滿當當,姻親網絡密布,即便還沒恢複到大夏時的頂峰,也算是恢複了一半的元氣了。
之後便是皇權與士族的交鋒,因為南方門閥的勢力龐大,晉國沒辦法直接實行科舉製,因此隻能采取相對溫和的手段儘力將各地薦官的選擇權掌握在中央,到了傅初鴻手中,兩派正好處於一個相對微妙的平衡,朝中“褚”、“王”、“許”、“衛”等諸姓把控大權,但也有不少出身寒門的官員作為中流砥柱立足朝堂,選官的權利大致對半,這是個皇帝和各族都勉強可以接受的局麵。
說回到褚氏,褚東陽的父親褚錦臣出身高等士族,但是因為血脈較偏,家族的資源大多都傾斜在主枝子弟上,他隻是在最初的選官上沾了一點便宜,後麵的仕途大都是靠自己戰戰兢兢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但是可惜的是,他不幸地撞上了皇帝想要削減士族權利的當口,成了皇權與士族衝突之下的犧牲品。
當時朝堂上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李姨娘作為後院的女眷也說不太清楚,隻知道先帝當初拿捏住了一個大錯,一旦發難追查到底的話就會牽連好幾個家族,兩方對峙之下局勢十分緊張,但是這事最後的結果卻是虎頭蛇尾,以先帝和門閥各退了
一步為結局,並沒有觸及到任何一方的根本。
但是這衝突到底不是沒有死傷的,褚錦臣就是這件事中最重要,也是最無辜的一個犧牲者。
說他重要,是因為他出事時已經官拜從二品中書令,是中書省的長官之一,實打實的重臣權臣,而他在獄中的突然暴斃成為了衝突的轉折點,之前皇帝占據大義上風,看起來是鐵了心的要削世家實權,但是褚錦臣的死讓各族群情激奮,一改各自為政的局麵,瞬間擰成了一股繩,理直氣壯的開始向皇帝施壓。
事情往往都是這樣,東風強了西風自然就弱了,皇帝並不想激化衝突,最終鬆了這一口氣,最後形成了兩方勉強平衡的結局。
而說褚錦臣無辜,則是因為他雖出身大族,卻因為與褚氏的關係較為疏遠的緣故,可以稱得上半個皇黨,也就是說,他實際上是更偏向皇帝的,不過也不排除這個緣故,皇帝才柿子挑軟的捏,選了幾個本身與他有默契不會太反抗,也不會讓士族太敏感的官員作為先手,先一步拘捕作為試探。
誰想到他身體孱弱,受了刑之後又感染了風寒,當時氣候反常,正值天寒地凍,連他已經因蔭襲封官的幼子都沒有經受住嚴寒,加之在獄中驚懼異常,父子兩人竟莫名其妙地一並死在了獄中,朝廷當然不肯擔這個責任,便將二人的死歸為畏罪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