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那老人婦孺怎麼辦?”
“兩條路,要麼離開盛京,要麼留下守城,朝廷無援,郭某隻能做到這裡,你們自己抉擇,離開盛京的時間就在明晚,想走的就和鄰長報名即可。”
郭師理說罷,下台上馬,趙海之驅馬趕上,欲要一齊回將軍府時,郭師理卻攔住他。
“你去外城找知敏吧,放你們兩個半天假,你們兄弟兩個好好聊聊,去山海關的將士名單,明天早上辰時前給我就可以。”
趙海之應是,掉轉馬頭朝外城去,腦子裡忍不住浮現起今早軍營中的事。
郭師理先前吩咐他辦的事兒很簡單,就是統計好軍營裡未婚的、有幼子和家中老人健在的,這些人優先劃配到前去山海關的隊伍中。
他其實明裡暗裡地問詢了很多次,但是肯報名前往山海關的將士少之又少,都堅持要留在盛京參與守城。
郭師理今早前往軍營,開誠布公地和將士們分享了盛京的真實情況——孤立無援。
“在盛京等來支援之前,我們都隻能靠自己,至少兩個月之內,我們不會有援軍。附近的遼陽城守軍自顧不暇,等朝廷撥兵之前,很可能我們已經城破了,守軍和百姓不一樣,若是打輸了,保不住性命,我不想看無謂的犧牲,符合條件的可以前往山海關。”
有人問:“將軍走嗎?”
郭師理擰眉:“身為盛京守城將軍,哪有丟下手下離開的道理。”
郭師理說完,將士們義憤填膺地拒絕了郭師理的提議。
“離開盛京不就成逃兵了?”
“我們不走!”
“我們要守城!”
“我們要和將軍在一起!”
郭師理無奈道:“我知道大家都想為盛京出一份力,但是前往山海關也是重要的任務。這是軍令,符合條件的出城去,儘可能保護百姓,若是情況危急,也可先自保。”
在郭師理離開後,趙海之又強調了一遍,符合條件的來找他報名。
八千守兵僅有一百餘人表示自己符合條件,還有一些明明周圍夥伴說他符合條件,仍不肯承認,執意要留在城中。
趙海之把利弊又講了一遍,給大家一晚上的考慮時間,這是離開盛京最後的機會了。
“趙將軍,你走嗎?”
又是老問題,趙海之否道:“我當然不走,和將軍一起。”
“那乾什麼就老是讓我們走呢?”
趙海之語塞,又有些許鼻酸,他在馬上平靜情緒,等會兒見到李添誌,他還要勸李添誌帶謝發發離開。
郭師理要他們二人其中一人帶謝發發走:“浪費一位良將,隻為了帶發發離開,是我太自私。”
放他和李添誌半天假,也是讓他倆自己抉擇,他倆向來孟不離焦,焦不離孟。
此次分彆,許是永遠難見,如果死一個人,趙海之寧願死的是自己。
到了外城,趙海之爬上樓梯,隨意找了個站崗士兵詢問李添誌在哪裡,得知李添誌在瞭望台,趙海之便去尋他。
李添誌坐在瞭望台的小板凳上,聚精會神地盯著遠處正在搭建土堡的兀室人,趙海之蓄意壓低了腳步聲,猛一拍他右肩,躲到了左側。
趙海之洋洋得意,卻跟李添誌對上了眼神,他詫異道:“這次怎麼不上當?”
“除了你,誰敢拍我肩膀。”李添誌作手勢叫另外的哨兵上來替崗,同趙海之慢悠悠下了瞭望台,“這招你從小玩到大,我再傻,也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