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的一番分析,讓幾位公主陷入沉思。
確實,她們的子女即使真的這樣出生,哪怕是吉兆,也不敢宣揚出去。
賈政一個小小的五品,他的夫人就敢如此做,簡直是蠢到極致。還有榮國府那位還健在的國公夫人也是一個沒見識的蠢貨。
竟然不糾正二房乾的蠢事,還幫著一起乾。
還把二房的心養大了,這可是敗家之兆。
昌吉公主抿著紅紅的小嘴,沒有說話,可是她有行動,轉天就進宮告了榮國府一狀,還是找的皇帝告的狀。
她早就討厭王氏,公主的親生母親,是慧嬪。慧嬪早年喪母,是在嫡親舅舅張之然府中長大。
她進宮之前,與舅舅家的表妹張雨晴關係極好。
可是表妹嫁進榮國府沒幾年,就去了。之前的長子早夭,表妹懷有身孕,聽說長子出事,差點一屍兩命。
艱難掙紮生下次子,身體一直不好,沒有幾日就去了。
慧嬪一直在心中記著此事。她所生的昌吉公主,在極小的時候是見過那位表姨母,隻是年齡幼小不記得罷了。
不記得,但不影響昌吉公主對這位表姨母有好感,小時候她時常聽母妃說起在張府的往事。
與表姨母一起度過的那些歡樂時光,在母妃的言語中,她對表姨母有了一個模糊的輪廓。
表姨母:人美,心善,溫婉,可親,有才氣。
在宮中傾軋多年的慧嬪,從表妹出事,就嗅到了陰謀的味道。
表外甥小小人兒,才幾歲,怎麼可能自己跑去府中的小水湖邊玩耍。即使真的跑去水邊玩耍,身邊不可能沒有人跟著。一般大戶人家幾歲的公子身邊,都會跟著丫鬟,嬤嬤,至少倆三人。
身邊有人,孩子就不會出事。
可表外甥偏偏出事了,還沒有人發現,一直到沒氣息以後才被人發現,這不是陰謀是什麼。
慧嬪一直有念叨,小外甥的死絕對與二房的王氏有關。
一箭三雕,嫡長孫死了,二房的兒子成了嫡長孫。
還讓懷孕八個月的表妹差點一屍兩命,孩子活了,大人沒有活過十天也跟著長子去了。
爵位繼承人賈赦,原本還不算太荒唐,從長子,愛妻去了以後,一蹶不振。
人更荒唐了。
還被老太婆逼著娶了一位小門小戶的落魄戶。
一切的一切,串聯在一起,說那不是有人故意設計,她都不信。
慧嬪念叨的這些,昌吉公主早就記在心中腦海中。
對榮國府的二房就更加沒有好印象。
聽了平陽和昭君的那些話,昌吉公主自己總結了一下,想好措辭以後,就進宮找父皇告了一狀。
主要是針對二房還有史老太君,她要撥亂反正。
皇帝哪裡不知道女兒的意思,也不是什麼大事。榮國府確實太沒有規矩,是該好好整治整治。
可憐賈代善,一身無數勳功,隻是子女教養的不怎麼好。尤其是兩位嫡子,都不咋樣。
當日,皇帝下旨撥亂反正,榮國府變成了一等將軍府。
將軍府的麵積縮小一半,另外一半封存。隨行的還有禮部官員,也有宮中專教禮儀的嬤嬤隨行,還帶來了太後皇後的懿旨,斥責史老太君,王氏枉顧儒家長幼有序,規矩禮儀,在京城帶起了一股歪風。
如有再犯,定當不饒。
賈赦再不濟也是一等將軍,被昌吉公主的駙馬,約出去喝了茶,隨行的還有賈璉。
昌吉公主的駙馬,下了幾貼重藥,各種告誡威脅,還把慧嬪的猜測說了,這話他隻說是張家查出來的,絕口不提慧嬪。
賈璉還沒有完全被王氏籠絡住,婚事也隻是暫提。
聽了駙馬的話語,暗恨王氏歹毒,再也不願意與叔嬸親近。
最主要的還是駙馬說:“爵位日後是你的,但如果還這樣混日子,不思進取,據查王氏用你父親的名義在外放利子錢。幾樣加在一起,會被皇上厭棄,打落成比普通百姓還不如的存在。
要想保住富貴,就得遠離二房,再有認真讀書。勳貴子弟讀書不為考功名,隻為能知書達理,懂的時事。也能結交更多優秀的同窗。
如果你想進取,去張府主動聯係你外祖,舅父他們。
當年,是你祖母一心偏袒王氏,攔住不準張府追查你兄長和母親的死因,得罪了你外祖一大家子。
加上你父親畏懼你祖母,沒有主張,寒了張府的心。才多年不如你們父子來往。
萬一,張府真的不理你,那就多去幾次,你是晚輩……”
駙馬也是苦口婆心的說,但願賈赦賈璉父子兩能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