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帝王有哪個不求長生的,乾什麼非要將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
“那些不過是李白的言論罷了,朕隻是有個念頭,可不算是什麼沉迷,楊平神人,你還是將目光**在李白的身上比較好。”
此時的李隆基簡直就是做賊心虛的最佳詮釋,不過是隨口提了一嘴罷了,他就像驚弓之鳥一般。
不過,他的言論可沒有在萬界之中掀起任何的波瀾,畢竟真的隻是隨口提了一下,所有人的注意力還是放在嬴政的身上的。
【人們經常說要以史為鑒,所以西漢之時,總是將嬴政的那些**作為反麵教材。】
【似乎在他們的眼中,隻要是避開嬴政的那些**,他們就能夠成為明君一般。】
【而《史記》當中記載的種種**也加深了後世對嬴政**的刻板印象。】
【可若是提到**,前麵的種種行為,在接下來的事情麵前,也不過是弟弟罷了。】
【這件事便是焚書坑儒!】
……
此番言論一出,彆說是網民了,就連孔老夫子本人聞言也是麵色一僵。
“這件事影響確實很廣,很多絕版的書籍全都被燒毀了。”
“這種的摧毀簡直就是無法修複的。”
“咱們這邊焚書坑儒,人家大美麗那邊在瘋狂建設孔子學院,真的是諷刺得很。”
“他們那邊曆史隻有一張A4紙,想要點文化底蘊可不是要從咱們這個神秘的東方大國來搞一點嗎。”
“嬴政,你糊塗啊,為什麼非要是你做出來的這等荒唐事。”
“你這樣子一搞,對於咱們而言,就是曆史的**啊。”
“不知道經過楊平神人的盤點會不會有轉折。”
華夏的觀眾,可謂是既期待又擔憂,緊張的甚至狠狠吞了吞口水。
在萬眾期待聲中,盤點終於再度緩緩開啟。
【此次事件可以劃分為‘焚書’和‘坑儒’兩個階段。】
【秦王政三十四年,七十餘名博聞強識之人,坐在鹹陽宮大殿之上,歌頌始皇帝功德】
【一人起身稱:“如今大秦,乃是曠古絕今。”】
【陛下所推郡縣製,更是前無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