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為嬴政的這種魄力,所以曆史才會得以綿延和傳承。
就算是以現在人的眼光來看,也是非常牛的措施。
“統一,不僅僅是要國土上的統一,而且還要統一文化形態,如今我們所強調的認同感,沒有想到,千年之前的嬴政竟然已經開始做了。”
“不得不欽佩,嬴政的眼光確實非常長遠。”
“反觀西方列國,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法律,因為這樣整天吵的不可開交,甚至不及千年之前的大秦。”
“所以焚書,對於增強民族凝聚力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焚書真的是觸了天下讀書人的黴頭,讀書人本身就清高,如今要燒書,他們怎麼可能受的了。”
“現在搞出來這麼一出,那些文人豈不是要罵得更凶了,那些文人無法武力反抗,自然要用文字和嘴巴進行反抗了。”
“嬴政簡直太厲害了,社會我政哥,人狠話不多。”
就在眾**呼嬴政超神的時候,同樣也有人持相反的意見。
“不知道你們在**什麼,我反而覺得這件事有功有過。”
“他這樣確實加強中央集權了,但是對於文化方麵的影響呢?”
“雖然留下了一部分書,但是沒有留下來的呢?很多文化或許隨著這一把大火付之一炬了。”
“既然是博采眾長,那為什麼非要焚書呢?”
“能夠留下來的那些無非都是現在能夠叫得上名字的,在焚燒的那些書裡麵,誰敢保證沒有對後世有利的書籍?”
“若是沒有此事,我們是不是又會多了很多的文化瑰寶?對古人的了解也會更加詳細一些。”
其實這些人持反對意見也有他們的顧慮。
畢竟這件事做的有些一刀切……
就在此時,盤點也正好說到了這裡。
【燒掉的書,其實還有備份。】
【嬴政還沒有到那種喪心病狂的程度,他的宮中是有藏書的。】
【清朝的陳恭尹《讀秦紀》有雲:“謗聲易弭怨難除,秦法雖嚴亦甚疏。夜半橋邊呼孺子,人間猶有未燒書。】
【甚至連我們的偉人都曾經有雲: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