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麵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天長地久有時儘,此恨綿綿無絕期!】
曾經,高力士的責任是將楊玉環引至李隆基身邊。
十六年後,他再次承擔起將她帶離李隆基身邊的重擔。
從二十二歲到三十八歲,一個女人最絢爛、最華美的歲月段落就此凝固在了褪色的曆史中。
若說盛唐是華夏曆史的頂峰,那麼楊玉環則是在頂峰之上盛放的一朵燦爛綻放的盛世牡丹。
從這個角度來看,楊玉環是幸運的。
因為正是在富貴榮耀的盛世背景下,她的愛情故事才被染上了如此豔麗妖嬈的色彩。
然而,她同樣是不幸的。
盛世雖璀璨輝煌,卻暗藏著亂世深淵,紛紛擾擾。
霓裳羽衣飛舞,歌舞升平,仍不及漁陽鼙鼓之威。
轉瞬之間,盛世崩塌,紅顏凋零。
昔日的藝術與愛情,曾令人陶醉心醉,可能就是太過於美好,如今結束之時也越發的肝腸寸斷。
世人常將盛世的終結歸咎於紅顏禍水,然而紅顏不過是帝王手中權力的象征罷了。
即便是武則天那樣的女人,也要蟄伏許久方能一登大統。
更何況是,像是這樣柔弱的妃子罷了。
她們連自身的命運都無法掌握,又怎麼有那麼大的本事成為盛世的終結者?
其實,她不過是盛世的滅亡的陪葬品罷了。
楊玉環一死,為馬嵬驛之變畫上了略顯淒美的句號。
李隆基雖然痛心疾首,但是事已至此,他也隻能是忍下心中的那份悲傷,命人將楊玉環的屍身擺在驛站的院落之中,為的就是能夠讓反叛軍過來‘驗明正身。’
此時的李隆基已經算是將自己的姿態放到最低了,就算是他們是反叛軍,事情已經按照他們所提出來的要求發展了。
他們自然也不再堅持,紛紛放下武器,擺出一副請罪的姿態出來。
李隆基勉力振作精神,敷衍幾句話後,命令他們回去安部下,準備次日繼續西行。
在楊國忠和長子楊暄遭亂刀橫掃馬嵬驛身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