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議罪銀,免死金牌有了價格!(2 / 2)

乾隆看著自己的口袋一天比一天的豐盈,竟然鬼使神差的答應了和珅的要求。

並將罰銀的懲罰範圍更進一步的擴大化,大錯誤懲罰也就罷了,可偏偏連奏折當中的錯彆字,也要被懲罰。

而這也似乎變成了一條直接給乾隆送禮的最佳通道,所以有的官員甚至會故意寫錯幾個字,主動繳納銀。

例如,河南巡撫畢沅因捉拿逃犯不及時,不僅沒有狡辯,甚至還主動請罰兩萬兩白銀;陝甘總督勒爾謹則因失察客商,導致玉石被走私,主動請罰金四萬兩。

這些大臣以小過而甘願承受重罰,既表明了對自己要求的嚴格,又為皇帝小金庫的充實立下汗馬功勞。

然而,議罪銀製度並非為官員自願交納而設立。

那些手頭並不寬裕的官員們為了交納議罪銀,不得不搜刮民脂民膏。

這些錢財本應屬於百姓的財產,卻因官員的失誤而被罰沒。

乾隆對此心知肚明,但他並未加以製止。

相反,他隻關心自己的財源是否充足。

麵對這種局麵,許多官員紛紛感到無奈。

他們不得不被動地交納議罪銀,以避免因小過失而遭受重罰。

自從議罪銀製度化後,眾位議員大臣們紛紛發現自己的荷包不禁隨時要麵臨著紅利的懲罰。

而且還要麵臨和珅的半路攔截。

他們時刻擔心犯錯被罰,而罰金的多寡往往取決於和珅對官員家產的估量。

例如,巴延三因轄內百姓譚老貴自縊身亡而被罰八萬兩銀;而特成額同樣因轄內老百姓餘方得自縊而被罰兩萬兩。

這種不公平的處罰讓許多官員倍感苦澀。

他們感慨道:這就是‘康乾盛世’,其實質卻是百姓們承受著沉重的負擔。

儘管有部分官員對議罪銀製度表示感激,如前內務府總管西寧因辦理不善導致商人拖欠款項而被罰八萬兩。

而西寧不得不砸鍋賣鐵來湊這筆錢,對此還要感恩戴德,畢竟保住了這顆項上人頭。

然而,這並不能掩蓋該製度給百姓帶來的沉重負擔。

在清朝晚期,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