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一章、虛耗妖靈(1 / 2)

浮雲熙 鐘久 5944 字 1個月前

[]

仙界,五日前。

九天之上,眾仙圍坐聚於一處,悉聽六界天尊開壇講道。

風雲卿端坐其中,神容清肅。一雙丹鳳眼微闔,顧盼流轉之間透達睿智淩厲,一對淩霜眉橫陳,微挑輕落之處儘釋天道玄機;吐納生蓮,音玉幽茗;眼向下睥,瞼向下睨;遂見懸膽方鼻,山根中直,端正英挺。頭戴精簡白玉簪,如筍淨直,如潤瑩光;身著淡藍褚紗袍,天般透徹,雲般潔淨。芝蘭玉樹,身相俱空,不染纖塵,羽袖飄風;其貌英鸞俊秀傾倒眾生,其質瀟灑清奇遠遁凡塵。

天地開辟之初,眾仙奉為始祖者,乃鴻鈞道人。既為開天元祖,其道法自然在眾仙之上;然一百萬年前,鴻鈞道人坐化仙身,歸逝天外彌留之際,曾昭告六界,由道法天資最高的首徒繼承衣缽。至此,風雲卿擔為六界天尊,掌管浮雲一派……

眾仙聽風雲卿講道,聚精會神之時。

忽聞,九天之下巨雷滾滾,怒號不休;再看,煙火人間電閃頻頻,飛沙走石。仙神們見慣了人間暴雨滂沱、霜露雹冰,並不稀奇;但是今日這番異象,竟然能驚擾到九天之上,直貫霄漢,勢震六界,恐有不祥之兆。

風雲卿憑著敏銳的仙覺,感知到了不凡,停下道法論術,端看這人間異象。

眾仙得了空暇,便開始七嘴八舌:

“玄機真人,您老有沒有聽到剛剛的那陣巨雷?”

“星君說笑了不是!老朽耳不聾心不背,自然是聽得到。”

“這人間雷火,竟能劈到九天之上,著實怪異!”

……

風雲卿拈指一算,剛剛那番異象,竟是上古惡魔虛耗的妖靈托入凡胎,降生人間。此等惡靈轉世千萬年不遇一次,天地難免浩劫,六界恐生動蕩。為了維持局麵穩定,莫使天界人心惶亂,風雲卿不露辭色,仿若渾然無事,繼續論罷道法,遣散眾仙。

人間。夜幕當空,了無星月;驚雷陣陣,電閃頻頻。偏靜的顧家村裡,一戶並不起眼的人家,一位村婦難產近絕,□□聲痛徹撕心。

這一戶實乃地地道道的柴門之家,人丁並不興旺。夫妻二人去年新婚,隻簡單地拜了過堂,雙方皆無高壽父母在世;今年自然便得了這個孩子,至今尚不知曉是男是女。當家的村夫又是個沒有擔當的色厲內荏之輩,一方麵希望能得個兒子,但是又恐家無良田養活不起,另一方麵又希望能得個女兒,長大之後嫁賣出去,或許可以為他多換幾個銀錢;是以每每媳婦與他談及此處,便揶揶喏喏,左右猶豫不知所期。

或許是這臨產的村婦前些日子乾了些過重的農活,也或許是養胎期間她操勞過度身體不受;離正式生產的日子還有半月,今早卻突然臥床難起。家中寒酸雇不起穩婆,隻有鄰裡鄉親幾個年歲大的嬸嬸們前來幫襯。

忽而,一道明亮如晝的電閃驟降,夜空如裂。倏不暇接地便聽到,滾滾天雷連續而來,直響徹九霄之上,勢驚神明,聲宣天地……。終於,顧盼兒降生。

隨著女嬰的一聲啼哭,剛剛那道巨大閃電降下的雷火,劈燃了農夫家中儲放木柴的簡陋棚子。那些可以供給城鎮上富戶們燒火的木柴,大概是這個家裡唯一還能換點兒銅錢的“資產”。

還未待那些年長的婆子們將女嬰送到當家村夫的手上,他便與那些前來圍觀的鄰裡鄉親們一樣,認為帶著雷電異象降生,又給家中造成“巨大損失”的這個孩子,是為不詳。

伴隨著顧盼兒降生的那一道巨大閃電和滾滾天雷,也引起了浮雲山八大宿老們的注意。他們圍坐一處,環著八卦仙陣,不難堪破剛剛那勢震六界的異象緣何而來。

八大宿老,乃是鴻鈞老祖自天地開辟之初,以仙石煉製的八大宗宿,能堪夜幕星鬥,能道六界曆史,能曉千古異事,能推天運地劫。八大宿老分彆對應著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卦象,各自發揮著其本身的剛柔陰陽之性恪守一方;他們的職責便是輔助風雲卿掌管好浮雲門,庇佑天下四海八方的生靈。

八大宿老旋轉仙陣卦象推演完畢。當他們知道,那陣巨雷閃電的異象,是伴隨著虛耗妖靈降世人間而來,幾人環顧彼此麵麵相覷;待到他們收陣斂氣、回元醒神之後,皆驚恐失色,不知該如何是好。

恰在這時,風雲卿從九天霄漢之上論道歸來。下到浮雲山頂的八方殿中,召尋各位宿老們,開會商議此事。

人間,顧家村。

顧盼兒降生之後,幸得母女平安。幫忙接生的婆嬸們,連連送上恭喜,這一天總算是沒有白忙。雖然父親始終為著那道被他視為不祥的巨大閃電,和無端燃著了的柴木耿耿於懷,至始至終不肯抱這嬰孩兒一下;但是母親卻十分歡喜,她努力地打起精神,看著麻布枕邊剛剛降生的孩子,那是她期盼已久的寶貝,心中無限歡喜。

浮雲山,八方殿中。

一身淡藍色褚紗仙袍的風雲卿,端立正中。他的一雙丹鳳眼中,閃射出清邃敏慧的光芒,深深的內雙,神采炯然。

八大宿老各抒己見,根本意思卻默契地大概一致:

“上古惡魔虛耗曾想稱霸宇宙,為禍六界,荼害蒼生。被鴻鈞老祖施法困住,與眾仙合力將其圍剿之後,其意不甘;將自己最後殘餘的一縷心魂,以妄念凝結化為妖靈,因無肉身寄托,遂四處飄跡於天地之間,流離轉徙。”

“當年師祖鴻鈞道人,也曾窮極宇宙,遍尋四海八荒;隻因那虛耗惡魔最後一縷心魂化作的妖靈,法力太過微弱魔性不顯,又極善隱匿,終未得果。眾仙也尋而不見,再無計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