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都察院因為前身是禦史台的緣故,所以平日裡不需要對中書省負責,也因此現任的人手是朱元璋親自任命與胡惟庸並沒有太多聯係。
現如今三法司中有兩個衙門都和胡惟庸關係密切,這種情況之下朱元璋明白自己想要從這裡邊獲取自己想要的證據,幾乎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皇帝的聖旨他們不敢不遵從,但在執行的過程之中到底會演化成什麼樣的模樣,從底層廝殺上來的朱元璋卻是再了解不過。
朱元璋非常清楚,這幫家夥最終一定會猜測自己的意思,想方設法的把胡惟庸送上斷頭台。
可是在處理這件事情的過程中,他們大概率會把整件事做得極其惡心,在把胡惟庸推出去當棄子的同時,也會儘可能的把自己曾經犯過的過失給掩蓋掉。
甚至於胡惟庸之死對於他們而言是一件值得慶幸的好事,原本有許多他們之前與胡惟庸沆瀣一氣,做的那些根本對不上賬的事情。
這一回可以借此機會,將這筆陳年舊賬全部銷毀在胡惟庸被**時所湧出的汩汩鮮血之中。
而作為一名皇帝,尤其是有著巨大權力的皇帝,朱元璋自然不可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眼下。
他這次既然已經掀起了胡惟庸案的序幕,自然也不在乎這場風波最終到底會掀起多大的風浪。
於是這個時候既然朝廷裡的力量指望不上,那朱元璋便隻好將目光重新投向了自己一手打造的親軍都尉府。
原本在這個**成立的最開始,朱元璋也隻是指望著他們替自己辦一些類似於監察百官之類的事務,很多時候朱元璋就是把他們當做禦史台的補充力量。
雖然從一開始親軍都尉府便兼有著直接拿人審問的職能,但這裡麵他們拿的每一個人都得是朱元璋親自批準之後才能執行。
作為起於微末的帝王,朱元璋心理十分清楚,這種秘密**雖然看上去極為好使,但是如果真的讓他們手中權力做大的話,對於整個朝廷的正常運行勢必會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
也正是因此,雖然親軍都尉府在外麵看上去風光無比,可實際上他們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