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詔獄等死,太子偷聽我講課》全本免費閱讀 []
在強行逼著自己出去鍛煉了一番之後,胡軻的身子骨也逐漸好了起來。
雖然還隻能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尋常的,走路都不太利索,但終究是能夠自己站起來了,不用整天窩在被窩裡裝個廢人。
再加上自從村裡麵的壯勞力都被征調走了之後,晚上還動不動過來巡視一番的差役們,這個時候也不再來了。
這就留給了胡軻更加自由的行動空間。
而差役們之所以不來留也很簡單,那邊是這片土地上最值錢的人力已經不在了。
他們費儘千辛萬苦跑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也賺不到什麼油水,自然而然就不願意往這邊跑。
不過儘管如此,但胡軻以及楊秦氏所麵臨的情況,卻依然十分糟糕。
糧價的飛漲,不但影響的是米價這一條。
自從城裡傳出糧價要漲之後,一應的各種物資都跟著漲起價來。
包括但不限於木材、石炭、布匹,甚至於鹽的價格也跟著一同漲了起來。
就連不應該在二月份遍地都是的野菜,此刻也變得珍貴了起來。
在這寒天凍地當中,原本應該漫山遍野開遍的野菜,現在也紛紛還沒有露出自己的枝芽。
隻有少數靠著河邊位置的野菜才略微長大了一點,而這數量有限的野菜,也早就被附近的人群一掃而空,根本輪不上其他人過來染指。
如果說其中有什麼區彆的話,那也隻是漲得多與漲得少的區彆。
而現在擺在楊秦氏一家人麵前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家裡的鹽巴開始告急了。
在大明成立初期,對鹽業的管控尚且還不如後世那麼變態。
一方麵是因為現在這個時間點上,朝廷對於各個地方的掌控力度還十分的強,也就是說朝廷能從地方把稅給收上來。
在這種情況之下,朱元璋雖然手裡也不太闊綽,但也不至於緊張到立馬去征鹽稅來填補國庫虧空的地步。
同時大明還有另外一項關於鹽業的政策,使得鹽商們的日子雖然不甚自由,但也終究還是相當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