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楊論的拖延**(2 / 2)

雖然不能算是什麼頂級的勳貴,但到底也算是把半個腳踩進了官場利益圈之中。

他們很清楚,在這個時候其他人還都在跟本地的豪紳搞“地主的錢原路奉回,百姓的錢三七分賬”這種爛活的時候。

這一小小的江浦縣令,卻首先做成了這種朝裡那些清流一直掛在嘴邊而永遠不會實施下去的美好願景。

這個消息很快便由親軍都尉府的人傳遞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

這位真正從底層走上來的地王在得知了自己之下,竟然出現了這樣一位人才的時候,大手一揮,便直接把楊論從楊憲案牽連的名單當中給劃了去。

甚至可以說在當時那個時候,若不是楊憲案的牽扯範圍實在太廣,貿然提拔這個楊論憑空會招致許多的非議,恐怕當時楊論的官位就能往上再升一升。

那一次的風波當中可以說正是這群吃肉不吐骨頭的地主鄉紳們救了楊論一命。

也是從那一刻起,原本還算得上能夠憑借著自己的官威,把一眾地主鄉紳全部壓得死死的楊論徹底變成了和對方平起平坐的地位。

甚至楊論心裡清楚,這種平起平坐也不過是那群長了腦子的地主鄉紳給自己的一點麵子罷了。

已經全方麵被人家掣肘的楊縣令,在今後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會陷入到極端的被動當中。

畢竟自己的把柄已經被拿捏到了對方的手裡,雖說雙方的利益合作趨近於做買賣,可以有商有量。

可實際上在事情真正發展的過程當中,楊論發現從根上帶著劣勢的他,不得不在雙方利益出現巨大矛盾的時候,首先作出讓步和妥協。

也正是因為這種讓步和妥協使得原本還秉持著一點讀書人道德底線的楊論,把自己的這份底線不斷的突破。

而這種給人做擋箭牌的日子過久了,到了洪武十三年,楊論這個縣令基本上已經喪失了自己決斷事物的能力。

他想做的每一件事,如果沒有獲得地主鄉紳們的配合,那麼這件事兒指定不是辦不成的。

也因此,現在已經被百姓逼到絕路的楊論,明知道現如今隻有再犧牲一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